出鎮口止見小峯

鎮東小峯獨無侶,中峯徐來顧其弟。 大峯偃蹇背面去,似嫌俗客不與語。 無奈我行節節高,山欲藏身恐無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鎮東:鎮子的東邊。
  • 小峯:小山峯。
  • 獨無侶:獨自一人,沒有同伴。
  • 中峯:中間的山峯。
  • 徐來:緩緩地來。
  • 顧其弟:回頭看它的弟弟,這裏指小峯。
  • 大峯:大的山峯。
  • 偃蹇:高傲、不屑的樣子。
  • 背面去:背對着離開。
  • 俗客:世俗之人,這裏指詩人自己。
  • 不與語:不願意交談。
  • 無奈:無可奈何。
  • 我行節節高:我一步步攀登得更高。
  • 山欲藏身恐無所:山峯想要隱藏自己,恐怕找不到地方。

翻譯

在鎮子的東邊,有一座小山峯孤獨無伴,中間的山峯緩緩地回頭看它的小弟弟。大的山峯高傲地背對着我離開,似乎嫌棄我這個世俗之人,不願意與我交談。我無可奈何,只能一步步攀登得更高,山峯想要隱藏自己,恐怕也找不到合適的地方。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山峯的不同姿態,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深刻感受。詩中,「小峯獨無侶」展現了孤獨的景象,而「大峯偃蹇背面去」則形象地描繪了大山峯的高傲與不屑。詩人通過自己的攀登,與山峯的互動,傳達了一種超脫世俗、嚮往自然的情感。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世俗的淡漠。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