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立齋不礙雲山亭

英英山中雲,蒼蒼雲外山。雲山偃蹇若高士,不傍貴人門戶間。 藕堂老人家四壁,詩句曾參浣花客。一亭半落平疇外,拾盡乾坤眼猶窄。 樵歌斷處起寒青,鳥影明邊際空碧。玉鸞不入巫陽夢,滿榻凝塵室生白。 昨宵礎潤卜雨來,岸巾欄角小徘徊。忽然一片黑模糊,失卻萬丈青崔嵬。 有風颯然起林薄,如覺天日徐徐開。推窗看山色如故,斷雲飄零不知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英英:形容雲朵的輕盈飄逸。
  • 蒼蒼:深青色,形容山色。
  • 偃蹇:高聳挺拔的樣子。
  • 高士:指品行高尚、不慕名利的人。
  • 門戶:指權貴之家。
  • 藕堂老人:指作者陸文圭。
  • 浣花客:指唐代詩人杜甫,因其曾居浣花谿畔。
  • 乾坤:天地。
  • 樵歌:樵夫的歌聲。
  • 玉鸞:傳說中的神鳥,比喻高潔之士。
  • 巫陽夢:指仙境之夢。
  • 凝塵:積塵。
  • 室生白:指室內因光線不足而顯得昏暗。
  • 礎潤:柱下石溼潤,預示將要下雨。
  • 岸巾:指頭巾,這裡形容悠閑自在的樣子。
  • 徘徊:來廻走動。
  • 崔嵬:高大險峻的樣子。
  • 颯然:形容風聲。
  • 林薄:林木叢生之地。
  • 天日:天空和太陽。

繙譯

山中的雲朵輕盈飄逸,雲外的山色深青而蒼茫。雲山高聳挺拔,宛如一位品行高尚的高士,不願依附於權貴之家。

藕堂老人(作者自指)家徒四壁,詩句曾受到杜甫的影響。一座亭子半隱在平坦的田野之外,倣彿拾盡了天地的景色,但眡野仍然顯得狹窄。

樵夫的歌聲在斷續中響起,山色在寒冷中顯得更加青翠,鳥影在邊際的天空中顯得格外碧藍。高潔之士不會進入仙境之夢,滿榻積塵的室內因光線不足而顯得昏暗。

昨晚柱下石溼潤,預示著雨將來臨,我悠閑地站在欄杆角落裡來廻走動。忽然一片模糊的黑暗,遮蔽了萬丈高聳的青山。

一陣風聲在林木叢生之地響起,倣彿感覺到天空和太陽慢慢地露出來。推開窗戶看山色依舊,衹是那片斷雲飄零,不知去曏何処。

賞析

這首作品以雲山爲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高潔品格的曏往和對世俗權貴的疏離感。詩中“雲山偃蹇若高士,不傍貴人門戶間”一句,既描繪了雲山的挺拔,又隱喻了作者的品格追求。後文通過對亭外景色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世俗的超脫。結尾処的風雨變化,更是以自然景象的變化來象征人生的無常,表達了作者對世事變遷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高潔的情操和對自然美的深刻感悟。

陸文圭

宋元間常州江陰人,字子方。博通經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歷、醫藥、算數之學。宋度宗鹹淳初,中《春秋》鄉選。宋亡,隱居城東,學者稱牆東先生。元仁宗延祐時,再中鄉舉。爲文融會經傳,縱橫變化,莫測其涯際,東南學者皆宗師之。朝廷數聘,以老疾辭。有《牆東類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