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御憲僉治兵甘州

歷盡邊霜與塞雲,舊題名處墨氤氳。 要將麟鳳誇殊俗,也使侏禽識古文。 漢世才人求屬國,晉家詞客帶將軍。 腐儒半尺毛錐子,大纛高牙得似君。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御憲僉:指御史中丞,明代官職,負責監察。
  • 甘州:今甘肅省張掖市,明代時爲邊疆重鎮。
  • 氤氳:yīn yūn,形容墨跡未乾,模糊不清的樣子。
  • 麟鳳:傳說中的神獸,比喻傑出的人才。
  • 殊俗:不同的風俗,指邊疆異族。
  • 侏禽:指邊疆的少數民族。
  • 古文:古代的文字或文化。
  • 屬國:附屬國,指邊疆的少數民族地區。
  • 腐儒:迂腐的儒生。
  • 毛錐子:毛筆的別稱。
  • 大纛高牙:指軍中的大旗和裝飾,象徵軍權和威嚴。

翻譯

你歷經邊疆的霜雪和塞外的雲霧,曾在題名的地方留下模糊的墨跡。 你想要用傑出的人才來誇耀邊疆的異族,也使得那些邊疆的少數民族能夠認識古代的文化。 漢朝時期,才子們被派遣到附屬國去,晉朝的文人則帶着將軍的威嚴。 而我這個迂腐的儒生,只有半尺長的毛筆,怎能比得上你那軍中的大旗和高聳的裝飾呢?

賞析

這首詩是袁宏道送別前往甘州治兵的御史中丞時所作。詩中,袁宏道讚美了對方在邊疆的功績和文化傳播的貢獻,同時也自嘲了自己作爲文人的無力。通過對比漢晉時期的才子與將軍,以及自己的「毛錐子」與對方的「大纛高牙」,表達了詩人對邊疆英雄的敬仰和對自身角色的反思。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既展現了邊疆的壯闊,又體現了文人的自謙與對英雄的讚美。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