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晦日暫厝五節百宜山中作秋招詩五首

魂兮舍我翔,何爲乎四方。 四方及山水,諒非魂所喜。 魂兮莫之東,終風多噎濛。 魂兮莫之南,炎土蔽飛嵐。 魂兮莫之西,流沙千里迷。 魂兮莫之北,燭龍銜霜逼。 魂兮莫之山,深林惡獸頑。 魂兮莫之海,巨壑狂波在。 魂兮從我歸,百歲豈相違。 魂兮歸去來,胡爲令我哀。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季秋:秋季的最後一個月,即農曆九月。
  • 晦日:農曆每月的最後一天。
  • 暫厝:暫時安放。
  • 五節:可能是指五個節日或五個特定的日子。
  • 百宜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
  • 秋招:秋天的召喚或邀請。
  • 噎濛:形容天氣陰沉,霧氣濛濛。
  • 炎土:炎熱的土地。
  • 飛嵐:飛舞的霧氣。
  • 流沙:沙漠中隨風流動的沙子。
  • 燭龍:神話中的龍,能吐火照明。
  • 銜霜:口中含着霜,形容寒冷。
  • 惡獸:兇猛的野獸。
  • 巨壑:深邃的溝壑。
  • 狂波:洶涌的波浪。

翻譯

在秋天的最後一天,我暫時安放在百宜山中,寫下這秋天的召喚詩五首。

靈魂啊,你爲何要離開我飛翔四方? 無論是四方還是山水,我想那都不是你喜歡的。

靈魂啊,不要向東去,那裏終日風大,天色陰沉。 靈魂啊,不要向南去,那炎熱的土地上,飛舞的霧氣遮蔽了視線。 靈魂啊,不要向西去,流沙千里,讓人迷失方向。 靈魂啊,不要向北去,燭龍口中含霜,逼人寒冷。

靈魂啊,不要去深山,那裏有兇猛的野獸。 靈魂啊,不要去大海,巨壑中洶涌的波浪在等待。

靈魂啊,跟隨我回家吧,難道百年的時光我們就要分離? 靈魂啊,歸來吧,爲何要讓我如此哀傷?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靈魂的深切呼喚和挽留。詩人通過對四方、山水、深山、大海等自然景象的描繪,形象地展現了靈魂可能面臨的困境和危險,以此來勸說靈魂不要離開,跟隨自己回家。詩中充滿了對靈魂的關愛和對離別的哀傷,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對比和排比的修辭手法,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和藝術效果。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