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同諸公登涵元塔四首塔之七層初峻工於是日

獨頂孤峯柱海門,功歸造化軸歸坤。 六牛四女互經緯,東渤南溟共柢根。 禨祲遙占城市色,盈虛頻見汐潮痕。 冥搜物象如環掌,心目應從萬古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涵元塔:一座塔名,可能是當時的一處名勝。
  • 峻工:峻,高大的樣子;工,工程。峻工即指工程完成,這裏指塔的建造完成。
  • 造化:自然界的發展變化。
  • :八卦之一,代表地。
  • 六牛四女:可能是指星宿或神話中的形象,具體含義不詳。
  • 經緯:原指織物的縱線和橫線,比喻事物的秩序和規律。
  • 東渤南溟:東渤指東海,南溟指南海,這裏泛指廣闊的海域。
  • 柢根:柢,樹根;根,根基。柢根比喻事物的根本或基礎。
  • 禨祲:古代占卜時觀察的雲氣,用以預測吉凶。
  • 盈虛:盈,充滿;虛,空虛。盈虛指事物的盛衰變化。
  • 汐潮:汐,晚潮;潮,潮水。汐潮指潮水的漲落。
  • 冥搜:深入探索。
  • 物象:事物的形象或現象。
  • 環掌:環,環繞;掌,手掌。環掌比喻事物盡在掌握之中。
  • 心目:心智和眼界。

翻譯

獨自登上那座高聳入雲的涵元塔,它如一根孤峯柱立在海門之上,彷彿是自然造化的傑作,穩固地紮根於大地。天上的六牛四女星宿交織着經緯,東海與南海共同構成了這片海域的根基。遠遠地,我通過觀察雲氣來預測城市的吉凶,頻繁地見證着潮水的漲落,記錄着盈虛的變化。我深入探索着萬物的形象,如同一切都在我的掌握之中,我的心智和眼界應該從這萬古的視角來評說。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登上新峻工的涵元塔時的所見所感。詩中,「獨頂孤峯柱海門」一句,既形象地描繪了塔的高聳,又隱喻了作者的孤獨與超然。通過「六牛四女互經緯,東渤南溟共柢根」等句,展現了作者對天地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對宇宙秩序的思考。結尾的「冥搜物象如環掌,心目應從萬古論」則表達了作者對事物本質的探求和對歷史長河的宏觀視角。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作者深厚的文學功底和哲學思考。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