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王郎爲王幼度作

寒氣如山壓霜重,珠閣銀金連曉動。 吹笙十五少王郎,手搦青梧拴綵鳳。 禿衫淺揖無賓主,滿握青煙噴白麈。 金爐霍霍獅子鳴,膩燭雙雙芙蓉吐。 乳花如雪滴春香,百刻無多情則長。 西施入越夷光死,鸚鵡無魂鴛斷腸。 麗娃宮裏苔三尺,旋拂遺綦嗅蠶跡。 古井晶瑩惱殺人,夢裏行雲誰到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nuò):握持。
  • 青梧:青色的梧桐樹。
  • 綵鳳:彩色的鳳凰,常用來比喻美好的事物。
  • 白麈 (zhǔ):白色的鹿,古代常用來比喻高潔。
  • 霍霍:形容聲音響亮。
  • 芙蓉:荷花,這裏指燭花。
  • 乳花:指燭花,因形似乳頭而得名。
  • 夷光:指西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 麗娃宮:美麗的女子居住的宮殿。
  • 遺綦 (qí):遺留的足跡。
  • 晶瑩:明亮透徹。

翻譯

寒氣如山般沉重,霜重壓得人喘不過氣來,珍珠般的閣樓和銀色的金飾在黎明時分閃爍着光芒。吹笙的十五歲少年王郎,手中握着青色的梧桐枝,彷彿拴住了彩色的鳳凰。他穿着簡樸,淺淺地行禮,不分賓主,滿手青煙噴向白色的鹿,顯得高潔。金爐中獅子形狀的香爐發出響亮的聲音,雙雙膩燭上的燭花如芙蓉般綻放。燭花如雪般潔白,滴落着春日的香氣,即使時間漫長,情感依舊深長。西施進入越國,夷光(西施)的美麗已死,鸚鵡失去了靈魂,鴛鴦斷腸。在麗娃宮中,苔蘚覆蓋了三尺深,隨着腳步的移動,遺留的足跡被拂去,只留下香氣和蠶跡。古井中的水明亮透徹,令人煩惱,夢中行雲,不知是誰到了席上。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寒冷而神祕的黎明景象,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繪,展現了少年王郎的孤獨與高潔。詩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徵,如「搦青梧拴綵鳳」象徵着少年的才華與夢想,「白麈」和「金爐」則分別代表了高潔和繁華。後半部分通過對西施、鸚鵡和鴛鴦的描寫,表達了美麗與哀愁的並存。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情感豐富,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現實的深刻反思。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