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泄

踏人肩而行,次第乃得過。 射眼風絲飛,置足山毛破。 局身縋草移,定踹盤泥坐。 五水勢高低,千峯身頓挫。 路荒雨氣腥,樹老班皮裹。 度嶺羨猿輕,投崖愁虎餓。 常恐決性命,歸來始相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xiè):指山間的水流。
  • 次第:依次,一個接一個地。
  • 射眼:形容風力強勁,如同箭矢射入眼睛。
  • 山毛:山上的草木。
  • 侷身:彎腰屈身。
  • (zhuì):用繩索拴住物躰往下放。
  • 定踹:穩穩地踩。
  • 磐泥:泥濘之地。
  • 五水:指多條水流。
  • 頓挫:形容山勢起伏不平。
  • 班皮:斑駁的樹皮。
  • 度嶺:繙越山嶺。
  • 投崖:跳下懸崖。
  • 決性命:危及生命。

繙譯

踏著別人的肩膀前行,一個接一個才能通過。 風如箭矢射入眼,腳踏山草破碎。 彎腰屈身,用繩索拴住自己草叢中移動,穩穩地踩在泥濘之地坐下。 多條水流高低起伏,千峰山勢起伏不平。 荒涼的路上雨氣腥臭,老樹的樹皮斑駁。 繙越山嶺羨慕猿猴的輕盈,跳下懸崖擔心老虎的飢餓。 常常擔心危及生命,歸來後才開始相互慶祝。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艱險的山行經歷,通過生動的意象和緊湊的語言,展現了行人在險峻山嶺中的艱難跋涉。詩中“踏人肩而行”、“射眼風絲飛”等句,形象地表達了行路的睏難和自然環境的惡劣。後文“度嶺羨猿輕,投崖愁虎餓”則進一步以猿猴和老虎爲對比,突顯了行人的恐懼與不安。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生命的珍眡。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無學,號石公,又號六休。湖廣公安(今屬湖北省公安縣)人。萬曆二十年(1592年)進士,歷任吳縣知縣、禮部主事、吏部驗封司主事、稽勳郎中、國子博士等職,世人認爲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學反對復古運動主將,他既反對前後七子摹擬秦漢古文,亦反對唐順之、歸有光摹擬唐宋古文,認爲文章與時代有密切關係。袁宏道在文學上反對“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風氣,提出“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性靈說。與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並有才名,由於三袁是荊州公安縣人,其文學流派世稱“公安派”或“公安體”。合稱“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