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孟奇還山
四十得官已不早,到官便說還家好。
未曾半載享榮華,何事終朝太煩惱。
金馬從來有客棲,鬆門豈合無人掃。
男兒致身羨青雲,君到青雲即乞身。
受恩未報胡言去,有才不試空藏珍。
古來樵隱俱在野,看君豈是悠悠者。
滿腹經書宜世用,平生意氣羞人下。
駟馬高車有禍機,君今此去未爲非。
但恐聖世搜巖穴,我輩安忍負明時。
南歸若訪羅浮隱,爲言賤子言若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區大相:明代詩人,字用孚,號海目,廣東順德人。
- 張孟奇:人名,具體生平不詳。
- 金馬:指金馬門,漢代宮門名,因門旁有銅馬而得名,後泛指官署。
- 鬆門:指隱居之地,常以松樹爲門,象徵隱逸。
- 青雲:比喻高官顯爵。
- 悠悠者:指悠閒自在、無拘無束的人。
- 駟馬高車:指高官顯貴的交通工具。
- 羅浮:山名,位於廣東省,是道教名山,也是隱士隱居的地方。
翻譯
四十歲得到官職已經不算早,但一到官場就說回家好。 還未滿半年就享受榮華,爲何整天都感到煩惱。 金馬門從來都有客人棲息,松樹爲門的地方豈會無人打掃。 男兒志向高遠羨慕青雲,你到了青雲就請求辭官。 受恩未報怎能輕易離去,有才華不施展如同藏珍。 自古以來樵夫隱士都在野外,看你豈是那種悠閒自在的人。 滿腹經書適合用於世事,平生志氣不願屈居人下。 高官顯貴的車馬隱藏着禍端,你現在的離去並非錯誤。 只怕聖明的時代會搜尋隱士,我們怎能忍心辜負這明朗的時代。 南歸若能拜訪羅浮山的隱士,請告訴他我的話如此。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詩人區大相贈別友人張孟奇的作品。詩中,區大相表達了對友人辭官歸隱的理解與支持,同時也流露出對時代和個人命運的深刻思考。詩人通過對比官場的榮華與煩惱,以及隱逸生活的寧靜與自由,展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詩的最後,詩人希望友人若有機會訪問羅浮山的隱士,能傳達自己的心聲,體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人生道路選擇的深刻洞察和對友人的深厚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