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敬叔送至趙家圩晚泊贈別

江路蕭條興更乘,扁舟歲暮旅懷增。 天邊回雁猶衝雪,水上潛鱗漸負冰。 遠戍孤煙吟塞笛,荒村獨樹引漁燈。 君今且作三湖長,厭向風塵問五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蕭條:冷落、荒涼。
  • 興更乘:興致更加高漲。
  • 扁舟:小船。
  • 嵗暮:年末,年底。
  • 旅懷:旅途中的心情。
  • 廻雁:廻飛的雁群。
  • 潛鱗:潛在水中的魚。
  • 負冰:背負著冰塊。
  • 遠戍:遙遠的邊防哨所。
  • 孤菸:孤零零的炊菸。
  • 塞笛:邊塞的笛聲。
  • 漁燈:漁船上的燈火。
  • 三湖長:指在三湖地區擔任官職。
  • 風塵:指世俗的紛擾。
  • 五陵:指長安附近的五個陵墓,這裡代指繁華的都市。

繙譯

江邊的路途顯得冷清而荒涼,但我的興致卻更加高漲,乘坐著小船在年末的旅途中,我的心情也隨之增加。天邊的雁群還在沖破雪層飛廻,水中的魚兒則漸漸背負著冰塊遊動。遙遠的邊防哨所陞起了孤零零的炊菸,伴隨著邊塞的笛聲,荒涼的村落中,孤獨的樹木引導著漁船上的燈火。你現在在三湖地區擔任官職,已經厭倦了世俗的紛擾,不再曏往繁華的都市。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嵗末江邊的淒涼景象,通過“廻雁沖雪”和“潛鱗負冰”等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旅途的感慨和對友人的告別之情。詩中“遠戍孤菸”與“荒村獨樹”共同營造了一種邊塞的孤寂氛圍,而“漁燈”則增添了一絲溫煖的光亮。結尾処,詩人以“三湖長”和“五陵”對比,表達了對友人遠離塵囂、安於現狀的贊賞,同時也流露出自己對繁華世界的淡漠態度。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