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何平甫同年宰嘉興

東南信多美,此地霸王州。 雲鳧去渺渺,江路溯悠悠。 宿昔嘉禾郭,今茲煙雨樓。 水繞吳洲曲,山連秦望浮。 河陽種花去,單父鳴琴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雲鳧(fú):雲中的野鴨,比喻遠行的船衹。
  • 江路溯(sù):沿著江路逆流而上。
  • 宿昔:往昔,過去。
  • 嘉禾郭:嘉興的別稱,因古代盛産嘉禾(即優質稻米)而得名。
  • 今玆:現在。
  • 菸雨樓:嘉興名勝,因常有菸雨朦朧而得名。
  • 吳洲曲:指吳地曲折的河流。
  • 秦望:山名,在嘉興附近,因秦始皇曾登此山望海而得名。
  • 河陽種花:指在河陽(今河南孟州)種植花木,這裡比喻何平甫在嘉興的美好治理。
  • 單父鳴琴:典故,單父(今山東單縣)人宓子賤治理地方時,常在堂上鳴琴,表示其治理得法,政簡刑輕。

繙譯

東南地區確實有許多美景,這個地方曾是霸王的州府。雲中的野鴨遠去,江路悠長,逆流而上。往昔這裡是盛産嘉禾的嘉興城,現在則是菸雨朦朧的樓閣。水流環繞著吳地的曲折河流,山脈與秦望山相連,倣彿漂浮其上。你去嘉興,就像在河陽種花,又如單父的宓子賤鳴琴治理,遊歷其中。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詩人區大相贈給同年何平甫赴嘉興任縣令的作品。詩中描繪了嘉興的自然風光和歷史底蘊,通過“雲鳧”、“江路”、“菸雨樓”等意象,展現了嘉興的美麗與神秘。同時,詩人以“河陽種花”和“單父鳴琴”的典故,比喻何平甫的治理將如花木般繁盛,如琴聲般和諧,表達了對何平甫治理嘉興的美好祝願和期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充滿了對友人的贊美和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