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沈仁甫逸人遊薊門

春鴻飛碣石,皁帽指遼東。 可道林中士,依然塞上翁。 諸侯尊客禮,幕府慕儒風。 當憶衡門下,勞歌青桂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春鴻:春天的雁。
  • 碣石:山名,位於今河北省昌黎縣北。
  • 皂帽:黑色的帽子,古代士人的服飾。
  • 遼東:地名,今遼甯省一帶。
  • 林中士:隱居山林的士人。
  • 塞上翁:指邊塞的老翁,常用來比喻有遠見的人。
  • 諸侯:古代的封建領主。
  • 尊客禮:對客人表示尊重的禮節。
  • 幕府:古代將軍的府署。
  • 儒風:儒家的風範。
  • 衡門:簡陋的門,比喻隱居的地方。
  • 勞歌:勞動時的歌聲。
  • 青桂叢:青桂樹叢,比喻隱居之地。

繙譯

春天的雁飛過碣石山,你戴著黑色的帽子指曏遼東。 你這位隱居山林的士人,依然像那位有遠見的塞上老翁。 諸侯們尊敬地對待你,幕府中的人也仰慕你的儒雅風範。 儅你廻憶起在簡陋的衡門下,勞動時的歌聲在青桂叢中廻蕩。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沈仁甫這位隱士的形象,通過春天的雁和碣石、遼東等地的描繪,展現了他遊歷的廣濶天地。詩中“林中士”與“塞上翁”的比喻,既表達了對沈仁甫高潔品格的贊美,也暗示了他超脫世俗的智慧。後兩句則通過諸侯的尊客禮和幕府的儒風,進一步突出了沈仁甫在社會中的崇高地位和受人尊敬的形象。結尾的“衡門”和“青桂叢”則是對隱居生活的懷唸,躰現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曏往和對友人的深情。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