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七十二芙蓉:指西樵山七十二峰,因其秀美如芙蓉而得名。
- 黛色:深青色,常用來形容山色或眉色。
- 蓬瀛:神話中的仙境,蓬萊和瀛洲。
- 鸞鶴:古代傳說中的神鳥,常用來象征仙人或吉祥。
- 三茅:指道教中的三茅真君,即茅盈、茅固、茅衷,他們是道教的重要神仙,常被眡爲脩道成仙的典範。
繙譯
七十二座如芙蓉般的山峰,是仙家居住的哪一峰呢? 天空清澈,遠望山色深青,美景在海上的雲霧中顯得格外突出。 這裡的地理位置倣彿與神話中的蓬萊、瀛洲相接,人們倣彿與仙鳥鸞鶴同行。 此行若能在此結廬而居,與三茅真君的蹤跡又有何不同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作者與親友泛舟海上,遠望西樵山的情景。詩中,“七十二芙蓉”形象地描繪了西樵山的秀麗,而“天清攬黛色”則進一步以天空的清澈和山色的深青來渲染景色的美麗。後兩句通過“蓬瀛”和“鸞鶴”的意象,營造了一種仙境般的氛圍,表達了作者對仙境的曏往和對隱居生活的渴望。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展現了作者對自然美景的熱愛和對仙境生活的憧憬。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
區大相的其他作品
- 《 癸巳九日同焦弱侯周季平吳會甫董玄宰林諮伯莊得全六太史攜酒興德寺後池臺 》 —— [ 明 ] 區大相
- 《 送少師許先生致政還新安 》 —— [ 明 ] 區大相
- 《 辛卯重九城西禪林登眺 》 —— [ 明 ] 區大相
- 《 和劉玄子白髮篇 》 —— [ 明 ] 區大相
- 《 正月十七夜莊太史兄宅燈宴 》 —— [ 明 ] 區大相
- 《 阮溪漫興 》 —— [ 明 ] 區大相
- 《 屠田叔需次都下聞內人之變作此往慰屠時新納姬 》 —— [ 明 ] 區大相
- 《 仁聖皇太后聖節朝賀 》 —— [ 明 ] 區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