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寺謁能禪師像效唐體

能公昔開化,千載揚宗風。 惜生絕學後,淪被夷教中。 衣爲曲阜履,鉢即鼎湖弓。 在法不在物,奈何惑愚蒙。 獨有幽寂意,彌令孤賞同。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南華寺:位於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是中國佛教禪宗的重要寺廟之一。
  • (yè):拜訪。
  • 能禪師:指唐代高僧慧能,禪宗六祖。
  • 宗風:指禪宗的傳統和風格。
  • 絕學:指禪宗的深奧學問,這裏特指慧能的禪法。
  • 淪被:淪落,被用於。
  • 夷教:外來的宗教,這裏指佛教。
  • 曲阜履: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履指鞋子,這裏比喻慧能的衣着。
  • 鼎湖弓:鼎湖是傳說中黃帝昇天的地方,弓指黃帝的弓,這裏比喻慧能的鉢。
  • 愚蒙:愚昧無知的人。
  • 孤賞:獨自欣賞。

翻譯

能公昔日在此開化衆生,千載之後他的禪宗風格依然被傳揚。可惜他生在禪宗深奧學問之後,他的教誨被外來的佛教所混淆。他的衣着如同孔子故鄉的鞋子,他的鉢如同黃帝昇天之地的弓。佛法在於精神而非物質,奈何那些愚昧無知的人卻迷惑不解。唯有那份幽靜孤寂的意境,更讓我獨自欣賞,與之共鳴。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詩人區大相在南華寺拜謁慧能禪師像時所作,表達了對慧能禪師的敬仰和對禪宗精神的理解。詩中,「能公昔開化,千載揚宗風」展現了慧能禪師對後世的深遠影響。「在法不在物」一句,深刻指出了禪宗的真諦在於精神而非物質形式,批判了那些只重形式不重精神的愚昧之人。最後,詩人通過「獨有幽寂意,彌令孤賞同」表達了自己對禪宗孤寂幽靜境界的嚮往和共鳴。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詩人對禪宗哲理的深刻領悟。

區大相

明廣東高明人,字用儒,號海目。區益子。善爲文,下筆千言立就。萬曆十七年進士。初選庶吉士,累遷贊善、中允。掌制誥。居翰院十五年,與趙志皋、張位、沈一貫等有舊。趙等先後當國,大相皆引避不輕謁。後調南太僕寺丞,以疾歸,卒。工詩詞,皆嚴於格律,爲明代嶺南大家。有《太史集》、《圖南集》、《濠上集》。 ► 1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