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峴山:山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指某地的山峯。
- 區越:明代詩人,生平不詳。
- 玉洞:指山中的洞穴,常用來形容洞內幽深、美麗。
- 曲水:彎曲的河流或溪流。
- 桃溪:兩岸種有桃樹的溪流,常用來形容景色優美。
- 四百峯頭:形容山峯衆多,數量達到四百。
- 東風:指春風。
- 杖藜:拄着藜杖,藜杖是一種用藜草製成的手杖,常用來形容老人的行走工具。
翻譯
在野外的雲霧中,我窺見了那幽深的玉洞, 彎曲的溪流守護着兩岸的桃樹。 站在四百座山峯之巔,我看見了, 春風中,一位老者拄着藜杖緩緩行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幅山野春景圖,通過「野雲」、「玉洞」、「曲水」、「桃溪」等意象,展現了自然的幽靜與美麗。詩中「四百峯頭見」一句,以誇張的手法表現了山峯的衆多,增強了畫面的壯闊感。結尾的「東風一杖藜」則巧妙地融入了人物元素,爲靜謐的山景增添了一抹生動與溫情。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熱愛與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