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黃大癡天池石壁圖

· 高啓
黃大癡,滑稽玩世人不知。疑似阿母傍,再謫偷桃兒。 平生好飲復好畫,醉後灑墨秋淋漓。嘗爲弟子李少翁,貌得華山絕頂之天池。 乃知別有縮地術,坐移勝景來書帷。身騎黃鵠去來遠,縞素飄落流塵緇。 潁川公子欣得之,手持示我請賦詩。我聞此中可度難,玉枕祕記傳自青牛師。 池生碧蓮花,千葉光陸離。服食可騰化,遊空駕雲螭。 奈何靈蹟久遁藏,荒竹滿野啼猩狸。尋真羽客不肯一相顧,卻借釋子營茅茨。 我昔來遊早春時,雪殘衆壑銷寒姿。磴滑不敢騎馬上,青鞋自策桃筇枝。 上有煙蘿披拂之翠壁,下有沙石盪漾之清漪。晴天倒影落明鏡,正似玉女曉沐高鬟垂。 飲猿忽下藤嫋嫋,浴鶴乍立風澌澌。匡廬有池我未到,未省與此誰當奇。 掃石坐其涯,沿洄引流卮。醉來自照影,俯笑知爲誰。 落梅撲香滿接綍,暮出東澗鐘鳴遲。歸來城郭中,復受塵土欺。 十年勝賞難再得,恍若清夢一斷無由追。朝來觀此圖,惻愴使我悲。 當時同遊已少在,我今未老形先疲。人生擾擾嗟何爲,不達但爲高人嗤。 漢南已老司馬樹,峴首已僕羊公碑。惟應學道悟真訣,不與陵谷同遷移。 仙岩洞府孰最好,東有地府西峨嵋。高崖鐵鎖不可攀援以徑上,仰望白雲樓觀空峨巍。 此山易上何乃遺,便與猿鶴秋相欺。欲借太乙舟,夜臥浩蕩隨風吹。 洞簫呼起千古月,照我白髮涼絲絲。傾玉醪,薦瑤芝,招君來遊慎勿辭,無爲漫對圖畫日夕遙相思。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黃大癡:即黃公望,元代畫家,善畫山水。
  • 滑稽玩世:指用詼諧幽默的方式處世。
  • 阿母:西王母,神話人物 。
  • 謫(zhé):被貶謫。
  • 縮地術:傳說中能將距離縮短的仙術,這裏形容畫作能將遠處勝景呈現在眼前。
  • 縞素:白色的衣服。
  • 緇(zī):黑色。
  • 潁川公子:未明確具體所指,推測是收藏此畫的人。
  • 玉枕祕記:神祕的書籍記載。
  • 青牛師:指老子,傳說老子乘青牛出關。
  • 陸離:光彩絢麗的樣子。
  • 騰化:飛昇變化。
  • 雲螭(chī):傳說中的龍類,能騰雲。
  • 尋真羽客:探尋仙真的道士。
  • 釋子:僧人。
  • 茅茨:茅屋。
  • 桃筇(qióng)枝:用筇竹做的手杖,筇竹節高,狀若桃形。
  • 煙蘿:霧氣中的藤蘿。
  • 披拂:吹拂、飄動。
  • 清漪(yī):清澈的水波。
  • 匡廬:廬山。
  • 接綍(fú):未詳其義,這裏大致可理解爲衣襟之類。
  • 側愴:悲傷。
  • 司馬樹:晉代桓溫所種之柳樹,曾感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這裏借指時光流逝。
  • 羊公碑:西晉羊祜所立石碑,這裏指事物的變遷。
  • 陵谷:丘陵和山谷,常喻世事變遷。
  • 太乙舟:傳說中太乙真人所乘之舟。
  • 玉醪(láo):美酒。
  • 瑤芝:仙草。

翻譯

黃公望啊,他以詼諧幽默的態度遊戲人間不被世人完全瞭解。就好像是西王母身旁偷桃而再次被貶謫的仙人。 他這一生喜愛飲酒又喜愛畫畫,醉後揮墨如同秋意般淋漓盡致。他曾經爲弟子李少翁,畫出了華山絕頂的天池美景。 由此可知他彷彿擁有神奇的縮地仙術,能把遙遠的勝景搬到書房之中。如今他像騎着黃鵠般遠去,唯有畫作如同潔白的衣衫在塵世中留存。 潁川公子高興地得到了這幅畫,拿着給我看並請我賦詩。我聽說這天池之中可以度過人生的難關,有神祕的玉枕祕訣傳自老子。 天池中生長着碧綠的蓮花,重重花瓣光彩絢麗。服用天池蓮花可飛昇變化,能在天空中駕着雲螭遨遊。 奈何這神奇的靈蹟長久地隱匿不見,荒野滿是竹林,只有猩猩和狐狸啼叫。探尋仙真的道士都不肯前來駐留,倒是有僧人在此建造茅屋。 我過去早春時節曾來此地遊玩,山谷中殘雪消融,寒冷之態漸漸消失。山路的石磴光滑,不敢騎馬,只能穿着青鞋拄着桃形竹杖緩緩攀登。 山上有煙繞藤蘿輕拂着的翠壁,山下有沙石在清澈的水波中盪漾。晴天時天池如明鏡倒映天空,就像玉女清晨洗髮後,高高的髮髻垂落。 飲水的猿猴忽然沿着嫋嫋藤條而下,洗浴的仙鶴忽然站立,風中水流潺潺。廬山也有天池我未曾去過,不知道與這裏相比誰更奇妙。 打掃乾淨石頭坐在池邊,順着水流舀酒倒入酒杯。醉酒後照着水中自己的影子,俯身笑着問這是誰。 飄落的梅花撲滿衣前,傍晚離開東澗,此時鐘聲緩緩傳來。回到城中之後,又被塵世的喧囂和塵埃煩擾。 過去十年間美好的賞遊難以再次獲得,就好像美好的夢境一旦中斷便無法追尋。早晨看到這幅畫,悲傷之情令我惻然。 當時一同遊玩的人如今大多不在了,而我還未老去身體卻先已疲憊。人生忙忙碌碌究竟是爲何呢,若不明白大道只會被高人嗤笑。 漢南的桓溫所種的柳樹已經老去,峴首山的羊公碑也已經倒下。唯有學習道家的真訣,纔不會像山川陵谷那樣隨着時間變化而變遷。 仙岩洞府哪個是最好的呢,東邊有地府仙山,西邊有峨眉山。那些高崖上鐵鎖懸掛難以直接攀登,只能仰望白雲中的樓觀高大雄偉。 而這座華山天池容易攀登卻被人遺忘,彷彿辜負了山中的猿猴和仙鶴。我想要借一艘太乙真人的仙舟,夜晚躺在船上隨着浩蕩的風漂流。 用洞簫喚出千古明月,月光照着我的白髮,帶來絲絲涼意。擺上美酒,獻上仙草,邀請好友快來一同遊玩千萬不要推辭,不要只是對着這圖畫日夜遙念嚮往。

賞析

這首詩圍繞黃公望的《天池石壁圖》展開,兼具對畫家、畫作、勝景及人生感慨等豐富內容。開篇以奇特想象描繪黃公望仿若神仙般的形象,表現出畫家不拘世俗的瀟灑。詩中對天池景色的描寫極爲生動,從早春雪融時登山的見聞,到池邊動靜結合、色彩絢麗的景象,如「池生碧蓮花,千葉光陸離」「飲猿忽下藤嫋嫋,浴鶴乍立風澌澌」,構成了一幅充滿生機與靈韻的山水圖,讓讀者身臨其境。詩人由賞畫觸景生情,聯想到曾經同遊之人的離散和自身的疲憊,引發對人生短暫與世事無常的悲涼感喟,「當時同遊已少在,我今未老形先疲」蘊含着深深的無奈與哀傷。同時,詩中流露出對道家思想的追求,希望通過學道悟真來超脫塵世變遷,如「惟應學道悟真訣,不與陵谷同遷移」,增添了詩歌的哲學深度。該詩融合敘事、寫景、抒情與說理,語言優美而古樸,意象豐富且生動,將對畫作的讚歎、對勝景的懷念和對人生的思索完美地交織在一起,藝術感染力強 。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