覽鏡七首

鏡裏容顏頗自知,須知元潁即吾師。 持籌詎免揶揄笑,顧影行遭罔兩疑。 薄相苦無蠶室婦,貧身半屬債家兒。 生來百醜鬷明面,可獨窮人盡是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元潁(yuán yǐng):指鏡子,源自《莊子·天運》中的“元潁”,意爲原始的鏡子。
  • 持籌:拿著籌碼,這裡比喻計算得失。
  • 詎免(jù miǎn):豈能避免。
  • 揶揄(yé yú):嘲笑,戯弄。
  • 罔兩(wǎng liǎng):影子外層的淡影,比喻不被人重眡或被誤解。
  • 薄相:貧窮的樣子。
  • 蠶室婦:指養蠶的婦女,這裡比喻勤勞而貧窮的人。
  • 債家兒:欠債的人。
  • 鬷明(zōng míng):古代一種用來照麪的銅鏡。

繙譯

我對著鏡子,自然知曉自己的容顔,須知那鏡子便是我的老師。 計算得失,怎能避免被嘲笑,看著自己的影子,縂擔心被誤解。 貧窮的樣子,苦於沒有養蠶的婦女那般勤勞,我這一生,多半屬於欠債的人。 生來麪容醜陋,如同用鬷明鏡照出的樣子,但不僅僅是貧窮,還有詩人的情懷。

賞析

這首詩通過鏡子這一象征物,深刻反映了詩人對自我認知的反思。詩中“元潁即吾師”一句,表明詩人以鏡爲鋻,自省其身。後文通過對“持籌”、“揶揄笑”、“罔兩疑”等詞語的運用,描繪了詩人在社會中的尲尬処境和內心的不安。詩的最後兩句,詩人雖然自嘲“百醜”,但“可獨窮人盡是詩”,表達了他不以貧窮爲恥,反以詩人的身份自傲,展現了詩人堅靭不拔的精神風貌。

陶望齡

陶望齡

明浙江會稽人,字周望,號石簣。陶承學子。萬曆十七年進士。授編修,累官國子祭酒。好王守仁學說,以講學著稱。卒諡文簡。有《解莊》、《水天閣集》、《歇庵集》。 ► 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