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氛祲(jìn):指不祥之氣,這裏指戰亂。
- 止戈:停止戰爭。
- 圖籍:地圖和戶籍,泛指國家的文獻資料。
- 蕭何:漢初名相,曾負責整理國家文獻資料。
- 百雉:古代計算城牆面積的單位,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這裏指連綿的城牆。
- 層巒:重疊的山巒。
- 積翠:積累的翠綠色,指山色。
- 王氣:指帝王的氣象或國家的氣運。
- 周貢賦:周朝的貢賦制度。
- 提封:指國家的疆域。
- 漢關河:漢朝的邊關和河流,這裏指國家的邊界。
- 制錦:指製作錦繡,比喻治理國家。
- 風流令:風雅的法令,指良好的治理。
- 綺羅:華美的絲織品,這裏比喻美好的生活。
翻譯
戰亂初平,人們開始商議停止戰爭,共同查閱國家的文獻資料,向古代賢相蕭何學習。連綿的城牆依山而建,高聳入雲,地勢險要,山巒重疊,翠色積累。國家的氣運似乎與周朝的貢賦制度相通,國家的疆域依舊保持着漢朝的邊界。也知道治理國家如同製作錦繡,需要風雅的法令,這樣的治理使得人間充滿了美好的生活,如同華美的絲織品。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戰亂平息後,國家恢復和平與繁榮的景象。詩中通過對比戰亂與和平,展現了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對國家繁榮的期盼。詩人運用豐富的意象,如「百雉連雲」、「層巒積翠」,形象地描繪了國家的壯麗山河。後兩句則通過比喻,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治理的美好願景,希望國家能夠像製作錦繡一樣,通過風雅的法令,帶來人間的美好生活。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和平與繁榮的深切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