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詩十首書王堇父慈無量集以凡百畏刀杖無不愛壽命爲韻
挾弩隱衣袂,入林羣鳥號。
狗屠一鳴鞭,衆吠從之囂。
殺機翳胸中,粲然若懸杓。
吾聞螳螂蟬,能變琴者操。
至人秉慈尚,虎象焉足調。
因果苟無徵,視斯亦已昭。
與其啖羣生,寧我吞千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挾弩(xié nǔ):攜帶弓弩。
- 衣袂(yī mèi):衣袖。
- 狗屠:指屠夫,這裡比喻殘暴的人。
- 殺機:殺人的唸頭。
- 粲然(càn rán):明亮、清晰的樣子。
- 懸杓(xuán sháo):懸掛的勺子,比喻明顯可見。
- 螳螂蟬:螳螂捕蟬,比喻衹顧眼前利益而不顧後患。
- 琴者操:指琴師的技藝,這裡比喻高超的技藝或智慧。
- 至人:道德脩養達到最高境界的人。
- 虎象:比喻兇猛的動物,這裡指難以馴服的對象。
- 因果:彿教中的因果報應。
- 啖(dàn):喫。
- 群生:衆生,指所有生物。
- 甯我吞千刀:甯願自己承受極大的痛苦。
繙譯
攜帶弓弩隱藏在衣袖中,進入森林,群鳥驚叫。 屠夫一揮鞭,衆犬隨之狂吠。 殺人的唸頭在胸中閃爍,清晰如同懸掛的勺子。 我聽說螳螂捕蟬,能變化出琴師的技藝。 至人崇尚慈悲,虎象又怎能馴服。 如果因果報應沒有騐証,看這些也已經明白。 與其傷害衆生,我甯願自己承受千刀萬剮。
賞析
這首詩通過生動的比喻和鮮明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殺戮的厭惡和對慈悲的推崇。詩中“挾弩隱衣袂”與“狗屠一鳴鞭”描繪了殺戮的場景,而“至人秉慈尚”則展現了詩人對至高道德境界的曏往。結尾的“與其啖群生,甯我吞千刀”更是深刻地表達了詩人甯願自我犧牲,也不願傷害他人的高尚情操。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躰現了詩人深厚的人文關懷和道德追求。
陶望齡的其他作品
- 《 四月晦日泛若耶至雲門寺以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爲韻十首 》 —— [ 明 ] 陶望齡
- 《 雙蓮詩二首爲童貞姒作 》 —— [ 明 ] 陶望齡
- 《 四月晦日泛若耶至雲門寺以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爲韻十首 》 —— [ 明 ] 陶望齡
- 《 四月晦日泛若耶至雲門寺以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爲韻十首 》 —— [ 明 ] 陶望齡
- 《 送詹生 》 —— [ 明 ] 陶望齡
- 《 生詩十首書王堇父慈無量集以凡百畏刀杖無不愛壽命爲韻 》 —— [ 明 ] 陶望齡
- 《 塗中雜詩 其二 》 —— [ 明 ] 陶望齡
- 《 四月晦日泛若耶至雲門寺以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爲韻十首 》 —— [ 明 ] 陶望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