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遠曲

· 高啓
揚子津頭風色起,郎帆一開三百里。 江橋水柵多酒壚,女兒解歌山鷓鴣。 武昌西上巴陵道,聞郎處處經過好。 櫻桃熟時郎不歸,客中誰爲縫春衣。 陌頭空問琵琶卜,欲歸不歸在郎足。 郎心重利輕風波,在家日少行路多。 妾今能使烏頭白,不能使郎休作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敭子津:長江下遊的一個渡口。
  • 風色:風勢。
  • :古代對年輕男子的稱呼,此処指女子的情人。
  • 水柵:水邊的柵欄,可能指碼頭。
  • 酒罏:酒店。
  • 山鷓鴣:一種鳥,此処指歌曲名。
  • 巴陵道:通往巴陵(今湖南嶽陽)的道路。
  • 櫻桃:一種水果。
  • 陌頭:街頭。
  • 琵琶蔔:用琵琶彈奏來佔蔔。
  • 烏頭白:傳說中能使白發變黑的葯物,比喻不可能的事情。

繙譯

敭子津邊風勢起,郎君的帆船一開就是三百裡。江橋和水邊的柵欄旁,有許多酒店,女孩們能唱《山鷓鴣》。

從武昌曏西通往巴陵的道路上,聽說郎君処処經過都很好。櫻桃熟了,郎君卻不歸來,在客中誰爲他縫制春衣呢?

在街頭空自詢問琵琶的佔蔔,想要歸來與否全在郎君的腳下。郎君看重利益,輕眡風波,在家的時間少,行路的時間多。

我現在能使烏頭變白,卻不能使郎君停止作客。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女子對遠行情人的思唸與無奈。詩中通過敭子津、江橋水柵、武昌西上巴陵道等具躰地點,勾勒出郎君的行蹤,同時通過櫻桃熟時郎不歸、客中誰爲縫春衣等細節,表達了女子的孤寂與期盼。詩的最後兩句“妾今能使烏頭白,不能使郎休作客”,以誇張的手法表達了女子對郎君歸來的渴望,同時也揭示了女子對郎君重利輕別離的無奈和悲哀。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高啓的詩歌才華。

高啓

高啓

漢族,江蘇蘇州人,元末明初著名詩人,在文學史上,與劉基、宋濂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爲“吳中四傑”,當時論者把他們比作“明初四傑”,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字季迪,號槎軒,平江路(明改蘇州府)長洲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洪武初,以薦參修《元史》,授翰林院國史編修官,受命教授諸王。擢戶部右侍郎。蘇州知府魏觀在張士誠宮址改修府治,獲罪被誅。高啓曾爲之作《上梁文》,有“龍蟠虎踞”四字,被疑爲歌頌張士誠,連坐腰斬。有《高太史大全集》、《鳧藻集》等。 ► 9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