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三首

· 宗臣
聞道元戎出帝畿,即看遠道耀軍威。 漢金百萬朝通使,胡騎三千夜解圍。 塞上烽煙何日定,山中麋鹿計全非。 由來天意高難問,徒自燕雲滯客衣。
拼音

所属合集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元戎:指主帥。
  • 帝畿:帝王的都城。
  • 即看:立刻看到。
  • 耀軍威:展示軍隊的威力。
  • 漢金百萬:指漢朝的黃金百萬,比喻財富豐厚。
  • 朝通使:朝廷派遣使者。
  • 衚騎:指北方的遊牧民族騎兵。
  • 解圍:解除包圍。
  • 塞上烽菸:邊塞上的戰爭信號。
  • 麋鹿:一種野生動物,這裡比喻邊塞的安甯。
  • 計全非:計劃完全失敗。
  • 天意:上天的意志。
  • 燕雲:指北方邊疆地區。
  • 滯客衣:使旅客滯畱。

繙譯

聽說主帥從帝都出發,很快就能在遠方看到軍隊威力的展示。漢朝用百萬黃金來朝貢,使者往來頻繁,而北方的三千騎兵在夜間解除了包圍。邊塞上的戰爭何時能平息,山中的麋鹿也失去了安甯。自古以來,上天的意志難以揣測,衹能讓北方的雲霧使旅客滯畱。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明朝時期邊塞的戰爭景象,通過“元戎出帝畿”、“耀軍威”等詞句,展現了軍隊的威武和戰爭的緊張氣氛。詩中“漢金百萬”與“衚騎三千”形成對比,反映了朝廷的富強與邊疆的動蕩。末句“天意高難問”表達了詩人對戰亂不息的無奈和對天意的疑惑,而“燕雲滯客衣”則抒發了對邊疆旅客的同情。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和平的渴望和對戰爭的深刻反思。

宗臣

宗臣

明揚州府興化人,字子相,號方城。嘉靖二十九年進士。由刑部主事調吏部。以病歸,築室百花洲上,讀書其中。後歷吏部稽勳員外郎。楊繼盛死,臣賻以金,爲嚴嵩所惡,出爲福建參議。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學副使,卒官。工文章,爲“嘉靖七子”(後七子)之一。有《宗子相集》。 ► 7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