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興二首

· 王冕
鼙鼓嘈嘈夜撼山,《霓裳》歌舞入人間。 雲圍環佩沈斜谷,風斂旌旗入劍關。 矍鑠野翁掀雉尾,跳踃山鬼覿龍顏。 書生豪放成何事,徒步歸來供奉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鼙鼓(pí gǔ):古代軍中的一種小鼓。
  • 嘈嘈(cáo cáo):形容聲音雜亂。
  • 《霓裳》:古代一種舞蹈,這裏指宮廷中的歌舞。
  • 環佩:古代女子佩戴的玉飾,這裏指仙女的裝飾。
  • 沈斜谷: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深谷。
  • 風斂:風停。
  • 旌旗:古代軍中的旗幟。
  • 劍關:地名,指險要的關口。
  • 矍鑠(jué shuò):形容老人精神矍鑠。
  • 雉尾:雉雞的尾羽,古代用作裝飾。
  • 跳踃(tiào xiāo):形容動作敏捷。
  • 山鬼:山中的神靈或鬼怪。
  • 覿(dí):見,相見。
  • 龍顏:皇帝的面容。
  • 書生:讀書人。
  • 豪放:性格豪邁,不拘小節。
  • 供奉班:指宮廷中的文職官員。

翻譯

夜裏的鼙鼓聲雜亂地震撼着山巒,宮廷的歌舞《霓裳》傳入人間。雲中仙女的環佩沉入深谷,風停後旌旗飄入險要的劍關。精神矍鑠的野翁揮動雉尾,敏捷的山鬼得以見到皇帝的面容。書生豪放不羈,成就了何事,只能徒步歸來,加入宮廷的文職官員行列。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夜晚的宮廷與山野交織的畫面,通過鼙鼓、歌舞、仙女、旌旗等元素,展現了宮廷的繁華與山野的神祕。詩中「矍鑠野翁」與「跳踃山鬼」形成鮮明對比,表達了作者對自然與人文的深刻感悟。結尾處「書生豪放成何事,徒步歸來供奉班」則透露出一種無奈與自嘲,反映了書生在現實中的困境與自我價值的追求。

王冕

王冕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爲詩人,畫家。他以畫梅著稱,尤工墨梅。王冕詩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他性格孤傲,鄙視權貴。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存世畫跡有《三君子圖》、《墨梅圖》等。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1]在小學課文《少年王冕》裏寫到,他總是把好的留給母親,由此看出他也是一個孝子。後來王冕爲躲避朝廷徵聘,隱居會稽山中,得病去世。 ► 7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