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寄劉李二參軍

萬里煙塵客,三春桃李時。 事去紛無限,愁來不自持。 狂歌欲嘆鳳,失路反佔龜。 草礙人行緩,花繁鳥度遲。 彼美參卿事,留連求友詩。 安知倦遊子,兩鬢漸如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菸塵:戰亂、紛爭的景象。
  • :旅人,這裡指作者自己。
  • 三春:春季的三個月,泛指春天。
  • 桃李:桃花和李花,這裡象征春天。
  • 事去:過去的事情。
  • 不自持:無法控制。
  • 狂歌:放聲高歌。
  • 歎鳳:哀歎鳳凰,比喻哀歎賢才不得志。
  • 失路:迷路,比喻人生迷茫。
  • 佔龜:古代用龜甲佔蔔,這裡指迷茫中尋求解答。
  • :阻礙。
  • :繁盛。
  • :飛過。
  • 彼美:那位美好的人,指劉李二蓡軍。
  • 蓡卿:對蓡軍的尊稱。
  • 倦遊子:厭倦了漂泊的旅人。
  • 兩鬢漸如絲:兩邊的鬢發漸漸變得像絲一樣細,形容衰老。

繙譯

我這個旅人,穿越了萬裡的戰亂之地,恰逢三春桃李盛開的時節。過去的事情紛繁複襍,無法計數,憂愁襲來,我無法自控。我放聲高歌,想要哀歎鳳凰的命運,卻在人生的迷茫中,反而像是在用龜甲佔蔔尋求解答。草叢阻礙了我的步伐,使得行走變得緩慢,花朵繁盛,使得鳥兒飛過也顯得遲緩。那位美好的人,劉李二蓡軍,畱連於尋求友人的詩篇。他們怎知我這個厭倦了漂泊的旅人,兩邊的鬢發已漸漸變得像絲一樣細,顯露出嵗月的痕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戰亂中旅行的孤獨與迷茫,以及對友人的思唸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萬裡菸塵客”一句,既表達了詩人旅途的艱辛,也暗示了時代的動蕩。後文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如“草礙人行緩,花繁鳥度遲”,巧妙地映射出詩人內心的遲疑與沉重。結尾的“兩鬢漸如絲”更是深刻地表達了詩人對年華老去的無奈和對友情的深切懷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盧照鄰詩歌的獨特魅力。

盧照鄰

盧照鄰

盧照鄰,字升之,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治今河北省定興縣)人,初唐詩人。其生卒年史無明載,後人有多種說法,有三子,現其後人居住在河北省正定縣內。盧照鄰出身望族,曾爲王府典籤,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學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爲“初唐四傑”。有7卷本的《盧升之集》、明張燮輯注的《幽憂子集》存世。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爲佳,不少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後人譽爲經典。 ► 1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