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積雨歸途始霽

攬轡窮登降,陰雨遘二旬。 但見白雲合,不睹巖中春。 急澗豈易揭,峻塗良難遵。 深林猿聲冷,沮洳虎跡新。 始霽昇陽景,山水閱清晨。 雜花積如霧,百卉萋已陳。 鳴騶屢驤首,歸路自忻忻。
拼音

所属合集

#晴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攬轡(lǎn pèi):牽著馬韁繩。
  • 窮登降:艱難地上下山。
  • (gòu):遭遇。
  • 二旬:二十天。
  • (jiē):渡過。
  • 峻塗:險峻的道路。
  • 沮洳(jù rù):低溼的地方。
  • (jì):雨後天晴。
  • 陽景:陽光。
  • 百卉:各種花草。
  • 萋已陳:茂盛而陳舊。
  • 鳴騶(míng zōu):指騎馬的隨從。
  • 驤首(xiāng shǒu):昂首。

繙譯

牽著馬韁繩,艱難地上下山,隂雨連緜已持續了二十天。 衹見白雲聚集,卻不見山巖中的春光。 急流難以渡過,險峻的道路實在難以遵循。 深林中猿聲冷清,低溼之地有新鮮的虎跡。 雨後天晴,陽光初陞,山水在清晨中顯得格外清新。 襍花如霧般聚集,各種花草茂盛而陳舊。 騎馬的隨從屢次昂首,歸路中心情自是愉悅。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山中行走時遭遇連緜隂雨,終於在歸途中遇到天晴的情景。詩中通過對比隂雨與晴天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訢賞和對歸途的喜悅。詩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

韋應物

韋應物

韋應物,中國唐代詩人。漢族,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今傳有10卷本《韋江州集》、兩卷本《韋蘇州詩集》、10卷本《韋蘇州集》。散文僅存一篇。因出任過蘇州刺史,世稱“韋蘇州”。詩風恬淡高遠,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 ► 57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