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衡陽移桂十餘本植零陵所住精舍

謫官去南裔,清湘繞靈嶽。 晨登蒹葭岸,霜景霽紛濁。 離披得幽桂,芳本欣盈握。 火耕困煙燼,薪採久摧剝。 道旁且不願,岑嶺況悠邈。 傾筐壅故壤,棲息期鸞鷟。 路遠清涼宮,一雨悟無學。 南人始珍重,微我誰先覺。 芳意不可傳,丹心徒自渥。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巖桂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謫官(zhé guān):官吏因罪被降職並調至遠方就任。
  • 南裔:南方邊遠地區。
  • 靈嶽:這裏指衡山。
  • 蒹葭(jiān jiā):蘆葦一類的植物。
  • 霽(jì):本指雨後或雪後轉晴,這裏有澄清、清爽之意。
  • 離披:分散狀。
  • 芳本:美好的根部,這裏指桂樹的幼苗。
  • 火耕:一種原始的耕種方法,燒去雜草,以灰肥田。
  • 岑嶺(cén lǐng):高山。
  • 悠邈(yōu miǎo):遙遠。
  • 傾筐:倒滿筐。
  • 壅(yōng):用土或肥料培在植物根部。
  • 鸞鷟(luán zhuó):鸞鳥和鷟鳥,比喻賢才。
  • 清涼宮:泛指仙境,這裏有超脫塵世之意。
  • 無學:佛教語,指學道圓滿,不須再學。
  • 渥(wò):沾潤。

翻譯

我被貶官來到南方邊遠之地,清澈的湘江環繞着靈秀的衡山。清晨登上長滿蘆葦的江岸,霜後的景色清爽而澄澈,一掃渾濁。我在四處分散的地方尋得幽香的桂樹苗,欣喜地發現那美好的種苗一把就能握住。當地火耕之後只剩睏乏的煙霧灰燼,百姓砍柴使得山林遭到長久的毀壞。這桂樹在道路旁都不受人重視,更何況那些遙遠的崇山峻嶺。我用筐子盛來土培在它們原來的土壤上,期待着有賢才像鸞鷟一樣棲息於此。雖然離仙境般的清涼之地路途遙遠,一場雨讓我領悟到學道圓滿的境界。南方人這纔開始對它珍重起來,要是沒有我,誰能先察覺到它的美好呢?桂樹的芬芳之意難以傳揚出去,我的一片赤誠之心只能白白地被沾潤啊。

賞析

這首詩是柳宗元被貶期間所作。詩開篇點明自身被貶到偏遠之地,描繪了當地清湘環繞靈嶽的環境特色。通過「晨登蒹葭岸」等句,展現出清冷而澄淨的秋景,爲下文引出尋桂做鋪墊。寫桂樹歷經火耕薪採之苦,無人珍視,實則是詩人以桂樹自比,暗示自己才德被忽視的遭遇。詩人移植桂樹,期待鸞鷟棲息,有渴望賢才得到重視、自己能被理解任用的寓意。「一雨悟無學」則體現詩人在困境中有了更深的人生感悟,尋求內心的解脫。最後感嘆桂樹芬芳難傳,自己丹心空自沾潤,道盡了有才難展的落寞與無奈。整首詩情景交融,託物言志,以桂樹串聯起自身境遇、美好期待和深沉的感慨,情感複雜而真摯。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東郡(今山西永濟縣)人,著名傑出詩人、哲學家、儒學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記》等六百多篇文章,經後人輯爲三十卷,名爲《柳河東集》。因爲他是河東人,人稱柳河東,又因終於柳州刺史任上,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爲中唐古文運動的領導人物,並稱“韓柳”。 ► 2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