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棲白上人

剪髮兼成隱,將心更屬文。 無憀對豪客,不拜謁吾君。 畫壁惟泉石,經窗半典墳。 歸林幽鳥狎,乞食病僧分。 默坐終清夜,凝思念碧雲。 相逢應未卜,餘正走囂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剪髮:剃去頭髮,指出家爲僧。
  • 兼成隱:同時成爲隱士。
  • 無憀:無聊,無所依託。
  • 豪客:豪放不羈的人。
  • :拜訪。
  • 吾君:我的君主,指皇帝。
  • 畫壁:繪有圖畫的牆壁。
  • 泉石:泉水和石頭,指自然景物。
  • 經窗:讀經的窗戶。
  • 典墳:古代的典籍。
  • :親近。
  • 乞食:化緣,僧人向人求食。
  • 病僧:生病的僧人。
  • 凝思:集中精神思考。
  • 碧雲:青雲,比喻高遠的志向或境界。
  • 未卜:不可預知。
  • 囂氛:喧囂的塵世。

翻譯

剃去頭髮,成爲僧侶,同時也是一位隱士,用心專注於文學創作。面對豪放的客人感到無聊,也不去拜訪皇帝。畫壁上只有泉水和石頭的圖畫,經窗旁擺放着半部古代典籍。回到林中,與親近的鳥兒爲伴,化緣時與生病的僧人分享食物。沉默地坐着直到深夜,集中精神思考着高遠的志向。相逢的未來不可預知,而我正走在喧囂的塵世之中。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僧侶的生活狀態和內心世界。通過「剪髮兼成隱」和「將心更屬文」,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文學的熱愛。詩中「無憀對豪客,不拜謁吾君」顯示了詩人超脫世俗的態度。後半部分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內心世界的凝思,展現了詩人追求精神自由和高遠志向的情懷。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的疏離感和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李昌符

唐人。李昌言弟。僖宗中和四年,昌言病,表昌符爲鳳翔節度使留後。昌言卒,制以爲鳳翔節度使。光啓三年,反,犯大安門,不克,奔隴州。旋被誅。 ► 26篇诗文

李昌符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