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餞別

驄馬去還鳴,江邊候雁聲。 筵開佛殿迥,人重帝庭名。 持斧威閩嶠,懸旌入薊城。 埋輪看意氣,攬轡見澄清。 鵰鶚霜空擊,風雲海岱迎。 才華高柱下,獻納在承明。 翠幰翻祇樹,深杯別浦蘅。 迂疏愧知己,慷慨望君行。 天路青霄隔,能無故國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驄馬:青白雜色的馬。
  • 候雁:等候南飛的大雁。
  • 筵開:宴席開始。
  • 佛殿:佛教寺廟中的殿堂。
  • :遠。
  • 帝庭:朝廷。
  • 持斧:持斧頭,象徵執法。
  • 威閩嶠:威震福建一帶的山嶺。
  • 懸旌:懸掛的旗幟。
  • 薊城:古代地名,今北京一帶。
  • 埋輪:埋車輪,表示決心不動搖。
  • 攬轡:拉住馬繮,表示控制。
  • 澄清:清澈,比喻政治清明。
  • 鵰鶚:雕和鶚,均爲猛禽,比喻英勇。
  • 海岱:海和山,泛指大地。
  • 柱下:柱子下,比喻地位穩固。
  • 獻納:獻上和收納,指進貢和接受貢品。
  • 承明:承明門,古代宮門名,代指朝廷。
  • 翠幰:翠綠色的車簾。
  • 祇樹:祇園,佛教聖地。
  • 深杯:盛滿酒的杯子。
  • 浦蘅:水邊的草地。
  • 迂疏:迂迴疏遠。
  • 慷慨:情緒激昂。
  • 天路:通往天上的路,比喻高遠。
  • 青霄:青天。
  • 能無:怎能沒有。
  • 故國情: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翻譯

青白雜色的馬兒離去時還發出嘶鳴,江邊等候着南飛的大雁聲。 宴席在佛殿中開始,殿堂顯得遙遠,人們更加重視朝廷的名聲。 手持斧頭,威震福建的山嶺,懸掛的旗幟進入古老的薊城。 埋下車輪,顯示決心不動搖,拉住馬繮,展現政治的清明。 雕和鶚在霜空中翱翔,風雲迎接大海和山嶽。 才華橫溢,地位穩固,獻上和收納在朝廷之中。 翠綠色的車簾翻動在佛教聖地,深杯中的酒在別浦的草地上。 迂迴疏遠,愧對知己,情緒激昂地望着你前行。 通往天上的路被青天隔開,怎能沒有對故鄉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離別的場景,通過豐富的意象和生動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友人遠行的不捨和對國家的忠誠。詩中「驄馬去還鳴」等句,以動物的鳴叫聲渲染離別的哀愁,而「持斧威閩嶠」等句則展現了詩人的英勇與決心。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開闊,既展現了個人情感,又體現了對國家的深情厚意。

樑有貞

樑有貞,字西麓。順德人。有譽弟。明世宗嘉靖三十一年(一五五二)舉人,官綿州知州。事見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七四。 ► 1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