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題十七首

· 張弼
秋陰漠漠雨絲絲,酒熟花香可賞詩。 黌舍卯君將欲去,玉堂坡老不勝思。 越山明月孤鴻遠,潞渚斜陽匹馬遲。 應有無端春草夢,郵筒頻送往來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黌舍(hóng shè):古代的學校。
  • 卯君:指早晨,因古代以地支記時,卯時爲早晨五點到七點。
  • 玉堂:指翰林院,也泛指朝廷。
  • 坡老:指蘇軾,因其號東坡居士。
  • 潞渚(lù zhǔ):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指某條河流的岸邊。
  • 郵筒:古代傳遞信件的工具。

翻譯

秋日的天空陰沉沉的,細雨如絲,酒香和花香交織,正是賞詩的好時光。古代的學校裏,早晨的時光即將過去,而朝廷中的坡老(蘇軾)卻無法抑制思念之情。越山的明月下,孤鴻飛得遠遠的,潞渚的斜陽中,一匹馬緩緩而行。應該會有那些無端的春草夢,通過郵筒頻繁地傳遞着往來的詩篇。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秋日陰雨中的景色,通過酒香、花香、黌舍、玉堂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和對遠方友人的思念。詩中「越山明月孤鴻遠,潞渚斜陽匹馬遲」一句,以孤鴻和匹馬爲象徵,抒發了詩人孤獨遠行的心情。結尾的「郵筒頻送往來詩」則展現了詩人通過詩歌與遠方友人保持聯繫的情景,體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詩歌的熱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明代詩人張弼的詩歌才華。

張弼

明松江府華亭人,字汝弼,號東海。成化二年進士。久任兵部郎,議論無所顧忌。出爲南安知府,律己愛物,大得民和。少善草書,工詩文,自言吾書不如詩,詩不如文。有《鶴城稿》、《東海稿》等。 ► 10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