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至平望驛欲行阻風有懷吳中所知

江雲漠漠水迢迢,去越孤舟逐浪搖。 微月尚堪乘晚棹,迴風故遣息寒橈。 正思吳地人方邇,爲問楓橋路豈遙。 此夜客腸翻欲結,高棲幾處莫吹簫。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漠漠:形容雲霧密佈的樣子。
  • 迢迢:形容路途遙遠。
  • 孤舟:單獨的一隻船。
  • 逐浪:隨着波浪起伏。
  • 微月:指月光微弱。
  • 晚棹:晚上的船槳,指夜晚行船。
  • 迴風:逆風。
  • 寒橈:寒冷的船槳。
  • 吳地:指吳國地區,今江蘇一帶。
  • 楓橋:地名,在今江蘇省蘇州市。
  • 客腸:指旅客的心情。
  • 翻欲結:形容心情沉重,幾乎要凝結。
  • 高棲:指高處的鳥巢或人家。
  • 吹簫:吹奏簫,這裏指聽到簫聲。

翻譯

江上的雲霧密佈,水路遙遠,我乘坐的孤舟隨着波浪搖擺。月光雖微弱,但尚可乘夜行船,然而逆風卻故意讓我停下寒冷的船槳。此時我正思念着吳地的朋友,心想楓橋的路應該不遠。這個夜晚,我的心情沉重得幾乎要凝結,高處的人家,請不要吹奏簫聲。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夜晚乘舟行至平望驛,因風阻而停泊的情景。詩中,「江雲漠漠水迢迢」一句,既描繪了江上雲霧的景象,又暗示了旅途的艱辛和遙遠。後文通過對「孤舟」、「微月」、「迴風」等自然元素的描寫,表達了詩人旅途中的孤獨與無奈。詩的最後,詩人通過對「吳地人」和「楓橋路」的思念,以及對「客腸翻欲結」的自我描繪,深刻表達了對故鄉和親友的深切懷念。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簡練,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樑以蘅

樑以蘅,字仲房,號南塘。新會人。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一五四三)舉人。弱冠以貢授賓州訓導,中式後轉廬陵教諭,歷紹興府教授,尋擢連城令。卒年四十九。有《南塘詩集》。清顧嗣協《岡州遺稿》卷四有傳。 ► 1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