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母八十一

萱花不嚴北堂清,蘭玉階除次第榮。 制錦自遺機杼教,燃藜曾帶婺星明。 桃開度索三千實,海涌蓬萊七十城。 見說詞壇諸子在,大家何但賦東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萱花:萱草花,古人認爲萱草可以使人忘憂,因此萱花常被用來指代母親。(讀音:xuān)
  • :“莊嚴”之意。
  • 北堂:古代主婦居住的地方,也用來代指母親。
  • 蘭玉:芝蘭和玉樹,常用來比喻優秀的子弟。
  • 堦除:台堦。
  • 制錦:此処指治理政事。
  • 機杼:織佈機,這裡借指紡織技術,暗指教育培養。(讀音:zhù)
  • 燃藜:傳說西漢劉曏在天祿閣校書時,有一個黃衣老人吹燃藜杖給他照明。後用來表示勤奮夜讀或勤學。
  • 婺星:即婺女星,也用來代指母親。(讀音:wù)
  • 度索:傳說中的一種繩索。
  • 三千實:指衆多的果實,象征著多子多福。
  • 海湧蓬萊七十城:形容福氣如大海湧現蓬萊仙山般神奇廣大。這是一種誇張的說法,用來贊美劉母的福壽。
  • 詞罈諸子:指在文學創作方麪有成就的人。
  • 東征:一種文學題材或主題,此処可能泛指文學創作。

繙譯

母親的萱花使得北堂清雅宜人,兒子們如蘭似玉,在台堦前依次顯榮。母親教育子女如制錦般用心,也曾如燃藜般勤奮,帶著婺星的光煇。桃花盛開,結果累累如度索般衆多,福氣如大海湧現蓬萊仙山般廣濶,擁有七十座城池般的繁盛。聽說在詞罈上有許多傑出的人,大家爲何不都來賦寫這美好的東征呢?

賞析

這首詩是爲劉母八十一嵗壽辰而作,充滿了對劉母的贊美和祝福。詩的首聯通過描寫萱花和蘭玉,表現了母親的慈愛和子女的優秀。頷聯則強調了母親的教育之功和勤奮的品質。頸聯通過桃實和海湧蓬萊的意象,象征著劉母的多福和偉大。尾聯提及詞罈諸子,暗示著劉母的品德和事跡將成爲文學創作的題材,進一步彰顯了她的影響力。整首詩用詞優美,意境宏大,充分表達了對劉母的敬仰和祝福之情。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