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冬

千林花氣鬥春濃,玉質誰教蔓草封。 最不宜人三月雨,所愁驚夢五更鐘。 初離綺閣香難歇,一別瑤臺路未逢。 何似西施浣紗處,臨江妒殺木芙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千林:衆多的樹林。 花氣:花的香氣。 :競爭,比賽。 春濃:春意濃鬱。 玉質:指女子美好的容貌或花瓣的質地如玉般潔白潤澤,這裡可以理解爲花的美好姿態。 蔓草:蔓生的草。 :適宜。 三月雨:這裡指春天的雨。 驚夢:從夢中驚醒。 五更鍾:古代把夜晚分成五個時段,五更指天將明時,此時的鍾聲容易讓人從夢中驚醒。 綺閣:華麗的樓閣。 香難歇:香氣難以消散。 瑤台:傳說中神仙居住的地方,這裡可指代美好的地方。 未逢:沒有相遇。 西施:春鞦時期越國美女。 浣紗:洗衣服。 妒殺:因嫉妒而致死,這裡形容極度的嫉妒。 木芙蓉:一種植物,這裡可能是指代江邊的美麗花朵。(“芙”讀音爲“fú”,“蓉”讀音爲“róng”)

繙譯

衆多樹林中的花香在春意濃鬱之時相互競爭,那美好的花朵怎會被蔓生的襍草所掩蓋。 最讓人感覺不適宜的是春天三月的細雨,而最讓人憂愁的是五更時分的鍾聲將夢驚醒。 剛剛離開那華麗的樓閣,花香還難以消散,一旦離別了那美好的地方,便再難相逢。 這情景就好似西施在江邊浣紗的地方,那江邊的花朵都要因嫉妒她的美麗而被“氣死”了。

賞析

這首詩以花爲喻,通過描繪花的境遇和感受,傳達出一種美好易逝、離別憂愁的情感。詩的前兩句通過“千林花氣鬭春濃”展現出春天繁花盛開的繁茂景象,而“玉質誰教蔓草封”則表達了對美好被掩蓋的遺憾。接下來的“最不宜人三月雨,所愁驚夢五更鍾”,進一步強調了外界因素對美好事物的乾擾和破壞,以及由此帶來的憂愁。“初離綺閣香難歇,一別瑤台路未逢”則表達了對美好過去的懷唸和對未來重逢的不確定,增添了一份失落感。最後兩句以西施浣紗処的木芙蓉作比,形象地表現了美好事物的令人傾慕和其他事物的嫉妒,同時也暗示了詩人對美好和純潔的追求。整首詩意境優美,情感細膩,用花的形象來寄托人的情感,寓意深刻,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

歐必元

歐必元,字子建。順德人。大任從孫,主遇從兄。十五歲爲諸生,試輒第一。明思宗崇禎間貢生,年已六十。以時事多艱,慨然詣粵省巡撫,上書條陳急務,善之而不能用。當時縉紳稱之爲嶺南端士。嘗與修府縣誌乘,頗饜士論。晚年遨遊山水,興至,落筆千言立就。必元能詩文,與陳子壯、黎遂球等復修南園舊社,稱南園十二子。著有《勾漏草》、《羅浮草》、《溪上草》、《琭玉齋稿》等。清郭汝誠咸豐《順德縣誌》卷二四有傳。歐必元詩,以華南師範大學藏清刊本《歐子建集》爲底本。 ► 7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