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燕城:指燕京,今北京。
- 井邑:城鎮。井,古代因井設市,所以稱人口聚居的地方爲井邑。(「邑」讀音:yì)
- 苑牆:園林的圍牆。
- 猛鷙:兇猛強悍。(「鷙」讀音:zhì)
- 更化:改制;改革。
- 同風:相同的風俗。
- 四涯:四方的邊際。
翻譯
再也見不到當年的上百萬戶人家,只看到城鎮蕭條,風沙彌漫昏暗不明。 園林的圍牆因雨水沖壞,只能空空地攔着馬,宮苑中的樹木煙霧迷濛,自然地聚集着烏鴉。 當地的部族向來以兇猛強悍自誇,當地的百姓也不再記得往昔的繁華。 誰能知道如今君王崇尚節儉之德,德行感化四方,改革的風尚遍及天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燕城的荒涼景象以及歷史的變遷。詩的前兩句通過「不見當年百萬家」和「蕭條井邑暗風沙」,展現了燕城往昔的繁華不再,只剩下一片蕭條和風沙彌漫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歷史滄桑的感慨。接下來的兩句「苑牆雨壞空攔馬,宮樹煙昏自集鴉」,進一步描寫了燕城的破敗,園林圍牆損壞,宮苑樹木昏煙,只有烏鴉聚集,烘托出一種淒涼的氛圍。「部族向來誇猛鷙,野人無復記繁華」則從當地部族和百姓的角度,反映出他們對過去繁華的遺忘,以及對現實的無奈。最後兩句「誰知儉德今王盛,更化同風極四涯」,轉折之處表達了對當今君王崇尚節儉之德的讚美,以及對改革風尚能夠遍及四方的期望。整首詩意境蒼涼,通過對燕城的懷古,抒發了詩人對歷史興衰和現實的思考。

劉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舉經明行修,授兵部職方司郎中,遷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謫輸作,尋放歸。十三年召拜禮部侍郎,擢吏部尚書。尋致仕歸。次年,復徵爲國子司業,卒於官。諡恭介。博學工詩,江西人宗之爲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詩文集》、《職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