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殉難十公用前韻太常磊齋吳公

韋布家風姓氏寒,裏中世守一經酸。 中朝遇變驚塗炭,幽谷何心賦考槃。 若個衣冠猶乞活,幾時簪笏上長安。 葵忱自昔傾陽處,廊廟山林豈二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韋布:(wéi bù)指平民百姓穿的粗陋衣服,後借指平民。
  • 塗炭:(tú tàn)爛泥和炭火,比喻極困苦的境遇。
  • 考槃:(kǎo pán)《詩經·衛風》中的篇名,引申爲歸隱山林。
  • 若個:(ruò gè)哪個。
  • 簪笏:(zān hù)古代官員的冠飾和手板,這裏借指官員。
  • 葵忱:(kuí chén)忠誠之心,「葵」指向日葵,常用來比喻臣子對君主的忠心。
  • 廊廟:(láng miào)指朝廷。

翻譯

我家有着平民百姓的家風,姓氏也顯得微寒,在鄉里世代堅守着一部經典,心中滿是辛酸。朝中遭遇變故,讓人驚訝於百姓陷入困苦的境地,在幽深的山谷中又怎能安心地去歸隱山林呢?哪一個士大夫還在乞求活命,什麼時候才能戴上官帽前往長安呢?我向來懷着像向日葵向着太陽一樣的忠誠之心,爲朝廷效力和在山林隱居難道是兩種不同的情況嗎?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國家變故的憂慮和對忠誠的堅守。詩的開頭描述了自己的平民家風和堅守經典的辛酸,暗示了對平凡生活的堅持和對知識的尊重。接着,詩人提到朝中的變故給百姓帶來的苦難,以及自己對歸隱的看法,認爲在國家危難之時不應選擇逃避。然後,詩人質疑那些乞求活命的士大夫,對他們的行爲表示不滿,同時也表達了自己對爲官報國的渴望。最後,詩人強調了自己的忠誠之心,認爲無論是在朝廷爲官還是在山林隱居,對國家的忠誠是不變的。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沉,充分體現了詩人的憂國憂民之情和堅定的信念。

劉宗周

劉宗周

明浙江山陰人,字起東,號念臺,晚改號克念子。萬曆二十九年進士,授行人。天啓元年爲儀制主事,歷右通政,以劾魏忠賢,削籍歸。崇禎元年召爲順天府尹,數上疏忤思宗意,遂謝病歸。八年再召授工部左侍郎,累擢左都御史,復以論救姜埰、熊開元革職歸。福王監國時,起故官,劾馬士英、高傑、劉澤清,爭阮大鋮不可用,不聽,遂告歸。南都亡,絕食二十三日卒,門人私諡正義。治理學以慎獨爲宗,力倡誠敬之說。曾築證人書院,講學於蕺山,人稱蕺山先生。有《周易古文鈔》、《聖學宗要》、《劉蕺山集》等。 ► 11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