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孫建侯貽詩訊餘病兼約登高賦此之二首

久宦逢秋懶,多愁與病兼。 高齋聞搗藥,半月食無鹽。 忍負龍山會,因耽鶴蘿恬。 新詩如七發,傲骨若爲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九日:指農曆九月九日,即重陽節。
  • 孫建侯:人名,詩人的朋友。
  • 貽詩:贈送詩作。
  • 訊餘病:詢問我的病情。
  • 登高:重陽節的習俗之一,登高望遠。
  • 高齋:指詩人的書房或居所。
  • 搗藥:古代製藥的一種方式,這裏可能指詩人在服用藥物。
  • 無鹽:沒有鹽,指飲食清淡。
  • 龍山會:指重陽節的聚會。
  • 鶴蘿恬:指寧靜恬淡的生活。
  • 七發:古代一種文體,這裏指孫建侯的詩作。
  • 傲骨:指詩人的高傲性格。
  • :古代用以治病的石針,這裏比喻治療或改變。

翻譯

在重陽節這天,孫建侯送來詩作詢問我的病情,並邀請我一同登高。我已久居官場,到了秋天更是懶散,憂愁與疾病交織。在我的書房裏,我聽到了搗藥的聲音,半月來飲食清淡,幾乎沒有鹽。我忍痛拒絕了龍山上的聚會,因爲我沉醉於這種寧靜恬淡的生活。孫建侯的新詩如同古代的七發文體,它能否改變我這高傲的性格呢?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重陽節時的孤獨與病痛,以及對友人邀請的婉拒。詩中「久宦逢秋懶,多愁與病兼」描繪了詩人因長期爲官而感到的疲憊與秋日的懶散,以及憂愁與疾病的纏繞。通過「高齋聞搗藥,半月食無鹽」進一步以生活細節反映詩人的病態與清苦。最後,詩人以「新詩如七發,傲骨若爲砭」自嘲,表達了對友人詩作的讚賞,同時也透露出對自己性格的不滿與期待改變。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展現了詩人在特定時節的心境與生活狀態。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