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侍御:古代官名,這裏指擔任監察職務的官員。
- 龍坪:地名,具體位置不詳。
- 東沂:地名,指東部的沂水流域。
- 兵憲:軍事監察官。
- 魯中:指山東中部地區。
- 乘驄:騎着青白色的馬,這裏指騎馬。
- 海上酬恩士:指在海上立功報恩的勇士。
- 山南挾彈雄:指山南地區的勇士,挾帶彈弓,意指武力。
- 勸耕:鼓勵耕作。
- 滕壤:地名,指滕州一帶的土地。
- 較獵:比賽打獵。
- 許田:地名,指許昌一帶的田野。
- 儒家:指儒家學派,這裏代表文治。
- 匡時略:指治理時局的策略。
- 橋邊拜石公:典故,指在橋邊拜見石公,尋求指點。
翻譯
手握兵符,你前往山東中部,指揮衆將,依然騎着青白色的馬。 你祕密收編了海上立功的勇士,逐漸解散了山南地區的武力勇士。 春天,你在滕州外的土地上鼓勵耕作;秋天,你在許昌東的田野裏比賽打獵。 儒家自有治理時局的策略,何必在橋邊拜見石公尋求指點呢?
賞析
這首詩是趙貞吉送別擔任東沂兵憲的侍御張龍坪的作品。詩中描繪了張龍坪在山東中部的軍事和民政活動,展現了他的英勇和智慧。通過「手握兵符」、「指揮諸將」等詞句,凸顯了張龍坪的權威和能力。同時,詩中也體現了儒家文治的理念,認爲治理國家不需要依賴神祕的外力,而是依靠儒家的智慧和策略。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張龍坪的讚賞和對儒家治國理念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