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太守歌

雲中太守何翩翩,歸來但掃落花眠。落花壇臨孟津口,白岸蒼波稱釣叟。 門前車馬又紛紛,此翁惟視南天雲。雲裏高臺已如掃,風前冶苑徒空聞。 空聞金埒隨山溜,複道豐阡成野堠。已令飢鶴調中悲,不放斯獒草頭走。 洛中勝事先自知,塞上風煙那復爲。冷泉澆竹離披長,聽與檀郎寫《楚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雲中太守:指在雲中郡(古代地名)擔任太守的官員。
  • 翩翩:形容舉止優雅,風度翩翩。
  • 孟津口:地名,位於今河南省孟津縣。
  • 金埒:指金色的堤岸。
  • 豐阡:指肥沃的田間小路。
  • 野堠:野外的標記或土堆。
  • 斯獒:指一種猛犬。
  • 檀郎:對男子的美稱。
  • 《楚辭》:古代文學作品,主要反映了楚地的文化和風俗。

翻譯

雲中郡的太守舉止優雅,歸來後只在落花中安眠。落花堆積的壇邊臨近孟津口,白岸蒼波是釣叟的樂園。 門前車馬再次紛紛擾擾,這位老翁只關注南天的雲彩。雲中的高臺已如被掃平,風前的冶苑只留下空洞的傳聞。 金色的堤岸隨山勢流淌,肥沃的田間小路變成了野外的標記。已讓飢餓的鶴在調中悲鳴,不再讓猛犬在草頭奔跑。 洛陽的勝景早已知曉,塞上的風煙不再關心。冷泉澆灌的竹子離披生長,聽與檀郎一起寫《楚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雲中太守歸隱後的生活情景,通過對比昔日官場的熱鬧與現今隱居的寧靜,表達了詩人對簡樸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美景的欣賞。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如「落花」、「白岸蒼波」、「南天雲」等,營造出一種超脫塵世的氛圍。結尾處的「冷泉澆竹」和「寫《楚辭》」則進一步體現了詩人對文化藝術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尊重。

趙貞吉

明四川內江人,字孟靜,號大洲。以博洽聞,最善王守仁學。文章雄快。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俺答薄京城,大言不可訂城下之盟,當宣諭諸將,監督力戰。貞吉合帝旨,立擢左諭德,監察御史,奉旨宣諭諸軍。爲嚴嵩所中傷,廷杖謫官。後累遷至戶部侍郎,復忤嵩奪職。隆慶初起官,歷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頗思改弦易轍,而與高拱不協,遂乞休歸。卒諡文肅。有《文肅集》。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