澠池會盟臺

天弧夜射青麟死,天下諸侯慶牛耳。 完璧城邊走趙人,擊缶臺畔聞秦聲。 池中夜浸一片月,年年草綠春風發。 猛將鞬腰取豹韜,牧童扣角來狐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澠池(miǎn chí):古地名,位於今河南省澠池縣。
  • 會盟臺:古代諸侯會盟時所建的高臺。
  • 天弧:古代神話中的弓箭,象徵天命。
  • 青麟:傳說中的神獸,象徵吉祥。
  • 牛耳:古代諸侯會盟時,割牛耳取血,以示誓言。
  • 完璧城:指趙國的都城邯鄲,因趙國完璧歸趙的故事而得名。
  • 擊缶臺:古代樂器缶的演奏臺,此處指秦國的音樂。
  • 鞬腰(jiān yāo):系在腰間的弓箭袋。
  • 豹韜:古代兵書《六韜》中的一篇,此處指兵法。
  • 扣角:敲擊牛角,古代牧童的一種娛樂方式。
  • 狐窟:狐狸的巢穴,比喻隱祕的地方。

翻譯

夜空中天弧射出,青麟神獸死去,天下諸侯慶祝會盟,割牛耳以示誓言。 完璧城邊趙國人奔走,擊缶臺畔傳來秦國的音樂聲。 夜晚的池中浸着一片月亮,年復一年,草綠春風再次吹拂。 猛將腰間掛着弓箭袋,手持兵法,牧童敲擊牛角,來到狐狸的巢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古代澠池會盟的場景,通過天弧射殺青麟、諸侯慶祝會盟等意象,展現了歷史的宏大背景。詩中「完璧城邊走趙人,擊缶臺畔聞秦聲」一句,巧妙地將趙國與秦國的對立關係融入其中,表達了戰爭與和平的對比。後兩句則通過自然景象與人物活動的結合,傳達了一種時光流轉、歷史變遷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歷史滄桑的深刻感悟。

趙貞吉

明四川內江人,字孟靜,號大洲。以博洽聞,最善王守仁學。文章雄快。嘉靖十四年進士。授編修。遷國子司業。俺答薄京城,大言不可訂城下之盟,當宣諭諸將,監督力戰。貞吉合帝旨,立擢左諭德,監察御史,奉旨宣諭諸軍。爲嚴嵩所中傷,廷杖謫官。後累遷至戶部侍郎,復忤嵩奪職。隆慶初起官,歷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頗思改弦易轍,而與高拱不協,遂乞休歸。卒諡文肅。有《文肅集》。 ► 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