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丑季冬過黃州柴羽元方伯胡存蓼張玄中兩憲副招遊赤壁時江風不可以舟同酌蘇祠臺上得五首

乘舟能犯鬥,倚檻亦摩霄。 道士如相遇,飛仙或可招。 臺高堪抱月,夜靜憶吹簫。 嘆息詞人去,江城倍寂寥。
拼音

所属合集

#十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癸丑季冬:癸丑年的冬季末月,即農曆十二月。
  • 黃州:地名,今湖北省黃岡市。
  • 柴羽元方伯:人名,可能是當時的官員或文人。
  • 胡存蓼張玄中:人名,同上。
  • 憲副:官職名,指副憲,明代中央監察機構的副職官員。
  • 赤壁:地名,位於湖北省黃岡市,因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而著名。
  • 蘇祠:指紀念蘇軾的祠堂。
  • 犯鬥:指乘舟穿越星斗,形容舟行之高遠。
  • 摩霄:觸及雲霄,形容樓臺之高。
  • 道士:指蘇軾《赤壁賦》中的道士,即赤壁之遊的虛構人物。
  • 飛仙:飛翔的仙人,比喻超凡脫俗的人物。
  • 抱月:形容樓臺高聳,似乎可以擁抱月亮。
  • 詞人:指蘇軾,因其是著名的詞人。
  • 寂寥:寂寞空曠。

翻譯

乘舟彷彿能穿越星斗,倚欄亦似觸及雲霄。 若道士如《赤壁賦》中相遇,或許能招來飛仙共遊。 樓臺高聳,似乎可以擁抱明月,夜靜時憶起吹簫的雅趣。 嘆息蘇軾這樣的詞人已去,江城因此倍感寂寞空曠。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鄧雲霄在癸丑年冬季末月,應柴羽元、胡存蓼、張玄中三位憲副之邀,遊歷赤壁時的所感所想。詩中通過「犯鬥」、「摩霄」等意象,展現了詩人對高遠境界的嚮往。同時,提及「道士」、「飛仙」,暗含對蘇軾《赤壁賦》中超脫塵世意境的追憶。末句「嘆息詞人去,江城倍寂寥」,則抒發了對蘇軾逝去的惋惜及對江城空寂的感慨,表達了詩人對往昔文人的懷念與對當下境遇的感慨。

鄧雲霄

明廣東東莞人,字玄度。萬曆二十六年進士。授長洲知縣,官至廣西參政。有《冷邸小言》、《漱玉齋集》、《百花洲集》等。 ► 25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