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笛篇
月照高樓涼浸水,風颳秋衣人獨倚。
湘南奇客好新弄,當窗拭袖調纖指。
此時河轉衆星稀,聲繞瓊宮高處飛。
顧兔佳人遙罷舞,臨橋仙子乍停機。
曲遍人天離恨遠,殘梅落盡衰楊晚。
霜露空凋少婦顏,關山不見徵人返。
誰家少婦歇清砧,聞笛遲迴折寸心。
苦月斜連螢影度,愁雲暗結雁聲沉。
忽然孤憤如裂石,寒天九月驅霹靂。
魚龍起舞鳥獸呼,俠遊年少頭先白。
餘音散落胡天秋,邊馬長嘶脫轡頭。
無定河邊青冢外,野磷枯骨哭啾啾。
我昔離家越兩載,轉眼風煙時序改。
聽罷翻憎夜似年,更闌益覺愁如海。
問君此曲傳者誰,宋禕子野是吾師。
搜竹行窮湘水岸,調聲直寫鷓鴣悲。
一吹巫峽來神女,三奏斷猿渾不語。
周遊湖海鮮知音,今夜胡牀乘月舉。
燕雲縹緲接洞庭,曲終遙望楚峯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湘南奇客:指來自湘南的非凡客人。
- 新弄:新曲。
- 纖指:細長的手指。
- 顧兔佳人:指月宮中的嫦娥。
- 臨橋仙子:指橋邊的仙女。
- 殘梅:凋謝的梅花。
- 衰楊:枯萎的楊樹。
- 少婦顏:年輕女子的面容。
- 徵人:出征的士兵。
- 清砧:搗衣石。
- 寸心:內心。
- 孤憤:孤獨和憤怒。
- 裂石:形容聲音的強烈和激昂。
- 魚龍:水中生物。
- 鳥獸呼:鳥獸的叫聲。
- 俠遊年少:年輕的遊俠。
- 胡天秋:胡地的秋天。
- 轡頭:馬的繮繩。
- 青冢:指墳墓。
- 野磷:野外的磷火。
- 枯骨:乾枯的骨頭。
- 啾啾:形容哭聲。
- 風煙:戰亂。
- 夜似年:形容夜晚漫長。
- 愁如海:形容愁緒深重。
- 宋禕子野:指宋代的音樂家。
- 搜竹:尋找竹子。
- 調聲:調整聲音。
- 鷓鴣悲:鷓鴣的悲鳴。
- 巫峽:巫山的峽谷。
- 神女:巫山神女。
- 斷猿:斷腸的猿聲。
- 周遊:四處遊歷。
- 湖海:江湖。
- 胡牀:胡人的牀。
- 燕雲:燕地的雲。
- 洞庭:洞庭湖。
- 楚峯:楚地的山峯。
翻譯
月光照在高樓上,涼意如水,秋風刮過,我獨自倚靠。湘南來的非凡客人喜歡演奏新曲,他在窗邊擦拭長笛,調整纖細的手指。此刻,銀河轉動,衆星稀疏,笛聲繞着瓊宮高飛。月宮中的嫦娥遠遠地停止了舞蹈,橋邊的仙女也突然停下了織機。曲終人散,離恨遙遠,凋謝的梅花和枯萎的楊樹映襯着傍晚。霜露使年輕女子的面容顯得更加憔悴,關山之外,不見出征的士兵歸來。哪家少婦停止了搗衣,聽到笛聲,她的心被深深觸動。苦澀的月光斜照,螢火蟲飛過,愁雲密佈,雁聲低沉。突然,孤獨和憤怒如裂石般爆發,寒天九月,聲音如霹靂般激昂。魚龍起舞,鳥獸呼喚,年輕的遊俠頭先白。餘音散落在胡地的秋天,邊馬長嘶,脫去繮繩。無定河邊的青冢外,野外的磷火和枯骨哭泣。我離家已越兩年,轉眼間風煙戰亂,時序更迭。聽完這曲,我反而覺得夜晚漫長如年,更深夜闌,愁緒如海。問君這曲是誰傳的,宋代的音樂家是我的老師。我在湘水岸邊尋找竹子,調整聲音,直寫鷓鴣的悲鳴。一吹,巫山神女便來,三奏,斷腸的猿聲便沉默。我四處遊歷江湖,鮮有知音,今夜我坐在胡牀上,乘月而起。燕地的雲縹緲接洞庭湖,曲終,我遙望楚地的山峯青翠。
賞析
這首作品以長笛的音樂爲線索,描繪了月光下的孤獨與思念,以及音樂帶來的深遠影響。詩中通過「湘南奇客」的笛聲,勾起了對遠方親人的思念和對戰亂時局的感慨。音樂的力量在詩中被賦予了超乎尋常的感染力,能夠觸動人心,引發共鳴。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優美,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音樂的渲染,展現了詩人對和平與家園的深切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