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史

仲連蹈東海,子房託赤松。 奇策既已奏,何不終三公。 富貴固所願,明哲在保躬。 文叔爲天子,羊裘潛孤蹤。 軒冕世所豔,寧甘富川翁。 念彼千載人,抗志罕所同。 冥鴻自高飛,焉能羈樊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仲連:指戰國時期的魯仲連,他因不滿秦國的暴政,投海自盡。
  • :跳入,這裏指投海。
  • 子房:指漢初的謀士張良,字子房。
  • :寄託,依託。
  • 赤松:傳說中的仙人,張良曾隱居修煉。
  • 奇策:非凡的計策或策略。
  • 三公:古代朝廷中最高的三個官職,這裏指高位。
  • 明哲:明智,懂得事理。
  • 保躬:保全自身。
  • 文叔:指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
  • 羊裘:用羊皮做的衣服,這裏指隱居生活。
  • 軒冕:古代官員的車和冠,代指高官顯貴。
  • 富川翁:指隱居在富川的老者,這裏比喻隱居生活。
  • 冥鴻:高飛的鴻雁,比喻志向高遠的人。
  • :束縛。
  • 樊籠:關鳥的籠子,比喻束縛。

翻譯

魯仲連投海自盡,張良依託仙人赤松子。 他們的非凡策略已經奏效,爲何不終老於三公之位。 富貴固然是所願,但明智之人更懂得保全自身。 文叔成爲天子,羊裘隱居的蹤跡卻深藏不露。 高官顯貴是世人所羨慕的,但怎能甘心做富川的隱士。 懷念那些千年前的人,他們的志向罕有相同。 高飛的鴻雁自然高遠,怎能被籠子所束縛。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魯仲連、張良與文叔的不同選擇,表達了作者對於個人志向與世俗富貴之間的思考。詩中,「仲連蹈東海」與「子房託赤松」展現了兩位歷史人物的非凡選擇,而「奇策既已奏,何不終三公」則反問了他們爲何不追求更高的官位。後文通過「文叔爲天子」與「羊裘潛孤蹤」的對比,進一步探討了權力與隱逸之間的抉擇。最後,「冥鴻自高飛,焉能羈樊籠」一句,以高飛的鴻雁比喻志向高遠的人,表達了對於自由與超越世俗束縛的嚮往。

鄭懋緯

鄭懋緯,字承聚。南海人。明神宗萬曆三十八年(一六〇一)進士。授江西新淦縣尹。卒於任。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四四有傳。 ► 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