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舍人明可徙居同徐子與劉子成二比部夜集得書字

· 謝榛
仙郎近卜居,幾乘載圖書。 鄰里通名後,牆頭過酒初。 漏沉丹禁遠,燭動碧窗虛。 補袞才無暇,明朝向石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仙郎:指尚書省的郎官,這裏用來尊稱吳明可。(仙,xiān)
  • 卜居:選擇地方居住。(卜,bǔ)
  • :裝載,這裏指運載。
  • 丹禁:帝王所住的紫禁城。(禁,jìn)
  • 補袞:補救規諫帝王的過失,這裏指大臣的職責。(袞,gǔn)
  • 石渠:漢代的藏書閣,這裏借指朝廷的藏書之處。(渠,qú)

翻譯

吳明可這位才俊最近選擇了新的居處,幾輛馬車運載着衆多的圖書。與鄰居們互相通報姓名後,剛在牆頭那邊開始飲酒。更漏聲漸漸低沉,感覺紫禁城離得很遠,蠟燭的光影在碧綠的窗戶上晃動,使窗戶顯得更加空寂。忙於補救規諫帝王過失,無暇他顧,明天就要前往朝廷的藏書之地了。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吳明可徙居後與友人夜集的情景。首聯描述了吳明可搬遷新居並運載大量圖書的情景,顯示出他的文化底蘊。頷聯寫鄰里之間互通姓名後開始牆頭飲酒,展現出一種融洽的鄰里氛圍。頸聯通過描寫更漏聲和蠟燭光影,營造出一種幽靜的氛圍,同時也暗示時間的流逝。尾聯提到吳明可肩負着補救規諫帝王過失的職責,明日將前往朝廷藏書之處,體現了他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整首詩語言簡潔,意境清幽,通過對人物和環境的描寫,表現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景和精神追求。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