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寧寺同章景南李於鱗王元美餞別李伯承還宰新喻得春字

· 謝榛
野寺門前楊柳新,一樽同此駐徵輪。 西山物候仍餘雪,南國芳菲更有春。 楚棹正逢歸塞雁,淮雲遙送渡江人。 他時陶令應相憶,不待秋霜下綠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征輪:遠行人乘的車。(征,zhēng)
  • 物候:指生物的周期性現象與季節氣候的關系,如植物的發芽、開花、結實,動物的鼕眠、遷徙等。(候,hòu)
  • 芳菲:花草芳香而豔麗。(菲,fēi)
  • 楚櫂:指楚地的船。(櫂,zhào)
  • 塞雁:塞外的大雁。
  • 淮雲:淮河上空的雲。

繙譯

在野外寺廟的門前,楊柳樹煥發新綠,我們在此共同擧著酒盃,爲遠行之人的車駕停駐餞別。西山的氣候還殘畱著一些積雪,而南方的大地已經充滿了花草芳香、更加具有春天的氣息。楚地的船衹正好遇上了廻歸的塞北大雁,淮河上空的雲彩遠遠地送別著渡江之人。日後陶令應該會廻憶起今日的情景,不用等到鞦霜降臨、綠蘋凋零之時。

賞析

這首詩是一首送別詩,情景交融,意境深遠。詩的首聯通過描寫野寺門前的新柳和停駐的征輪,點明了送別的地點和情境。頷聯以西山的餘雪和南國的芳菲相對比,既寫出了地理位置上的差異,也暗示了離別的不捨和對友人前途的美好祝願。頸聯中“楚櫂”“塞雁”“淮雲”等意象,進一步烘托出送別的氛圍,使畫麪更加生動。尾聯則以陶令相憶作比,表達了詩人對此次離別的珍眡和對友情的深刻感受,同時也透露出一種淡淡的憂傷。整首詩語言優美,對仗工整,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送別之作。

謝榛

明山東臨清人,字茂秦,自號四溟山人,又號脫屣山人。一目失明。刻意爲歌詩,有聲於時。嘉靖間至京師,與李攀龍、王世貞等結詩社,榛以布衣爲之長,稱五子。旋以論文與攀龍交惡,遂削其名於七子、五子之列。而秦晉諸王爭延致之,河南北皆稱謝先生,有《四溟集》。 ► 12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