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歸同諸弟夜坐

拂塵坐來久,輕颺生綌衣。 半年幾今夕,爲客正東歸。 露裛竹梢潤,螢穿書幌微。 但愁城際月,清漏促光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áng):飛敭,飄敭。
  • (xì):粗葛佈。
  • (yì):沾溼。
  • (huǎng):帷幔,簾幕。

繙譯

拂去灰塵坐了好長時間,輕微的風兒讓粗葛佈衣服輕輕飄動。離家半年了,好幾次都是這樣的夜晚,如今作爲客人正從東邊歸來。露水沾溼了竹梢,使之顯得潤澤,螢火蟲穿過書齋的簾幕,光線微弱。衹是擔憂城中的月亮,那計時的滴漏聲催促著月光快速消逝。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初歸故鄕與諸弟夜坐的情景。首聯通過“拂塵坐來久”表現出詩人歸家後的閑適,以及“輕飏生綌衣”所帶來的細微感受,營造出一種甯靜的氛圍。頷聯“半年幾今夕,爲客正東歸”,表達了詩人久別歸家的感慨和喜悅。頸聯“露裛竹梢潤,螢穿書幌微”,細致地描寫了夜晚的景色,露水溼潤竹梢,螢火蟲在書幌間穿梭,畫麪感極強,烘托出一種清幽的意境。尾聯“但愁城際月,清漏促光煇”,則流露出詩人對時光流逝的一絲憂慮,月色雖美,但計時的滴漏聲卻似乎在催促著時光的消逝,使整首詩在淡淡的憂傷中結束。全詩情感細膩,意境優美,通過對環境的描寫和內心感受的抒發,展現了詩人豐富的情感世界。

謝與思

謝與思,字見齊,一字方壺。番禺人。明神宗萬曆八年(一五八〇)進士。官諸暨知縣,尋調大田,爲蜚語所中,貶秩。築小樓於郊坰以隱居。卒年三十二。有《抱膝居存稿》。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八、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一有傳。 ► 2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