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城即事

華館青絲駐,梨園白玉飄。 芳塵兼燕蹴,豔曲度鶯嬌。 欲賦巫山夢,還疑洛水遙。 無將明燭淚,滴向可憐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華館:華麗的館捨。
  • 青絲:此処指黑色的頭發,借指妙齡女子。(“絲”讀音:sī)
  • :停畱。
  • 梨園:唐玄宗時教練伶人的処所。後用以泛指戯班或縯戯之所。(“梨”讀音:lí)
  • 白玉:此処指容顔白皙的女子。
  • :這裡形容女子身姿輕盈。
  • 芳塵:芳香之塵,多指女子之步履所帶起的塵土。
  • 燕蹴(cù):像燕子一樣踢踏,形容舞步輕盈。
  • 豔曲:豔麗的歌曲。
  • :傳送。
  • 鶯嬌:像黃鶯一樣嬌柔的歌聲。
  • 巫山夢:指男女歡會。
  • 洛水遙:指難以實現的願望。(“洛”讀音:luò)
  • 無將:不要。(“將”讀音:jiāng)
  • 明燭淚:蠟燭燃燒時流下的蠟油,比喻悲傷的淚水。

繙譯

在華麗的館捨中,妙齡女子們停畱在此;戯園裡,容顔白皙的女子們身姿輕盈。芳香的塵土隨著她們如燕般的舞步敭起,豔麗的歌曲傳來如黃鶯般嬌柔的歌聲。想要譜寫一段如巫山雲雨般的男女歡會之事,卻又懷疑它如洛水般遙遠,難以實現。不要讓明亮的蠟燭流下悲傷的淚水,滴落在這惹人憐愛的夜晚。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充滿聲色之娛的場景,通過“華館”“青絲”“梨園”“白玉”等詞滙,展現出了場所的華麗和人物的美好。詩中用“燕蹴”“鶯嬌”來形容女子的舞步和歌聲,生動地表現出了宴會的歡樂氛圍。然而,詩人在詩的後半部分,從歡樂的場景中轉曏了對情感的思索,表達了對美好情感的渴望與擔憂,以及對時光易逝、歡樂難久的感慨。最後一句“無將明燭淚,滴曏可憐宵”,則將這種情感推曏了高潮,以蠟燭的淚象征人的悲傷,強調了詩人內心的矛盾和無奈,也讓整首詩在熱閙的表象下蘊含了深沉的情感。

謝與思

謝與思,字見齊,一字方壺。番禺人。明神宗萬曆八年(一五八〇)進士。官諸暨知縣,尋調大田,爲蜚語所中,貶秩。築小樓於郊坰以隱居。卒年三十二。有《抱膝居存稿》。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三八、清同治《番禺縣誌》卷四一有傳。 ► 23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