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爛柯山宿蓮聖庵在羚峽中

· 戴柱
煙際層巒知幾深,棋聲隱隱落瑤林。 浴雲石濺流偏冷,蒸日峯焦翠欲沉。 步怯欹崖幽未測,杖拖絕巘杳難尋。 夜從野宿分僧榻,夢入遊仙倚碧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爛柯山:山名,傳說中因晉人王質砍柴時觀仙人對弈,棋局終了,斧柄已爛而得名,此山常被用來象徵仙境和變化。(「柯」讀音:「kē」)
  • 羚峽:地名,可能是一個地勢險要、風景秀麗的峽谷。
  • 層巒:連綿的山峯。(「巒」讀音:「luán」)
  • 瑤林:傳說中神仙居住的樹林,這裏泛指美麗的樹林。
  • 浴雲:沐浴在雲霧之中。
  • 流偏冷:流水偏顯寒冷。
  • 蒸日:被陽光照射。
  • 峯焦:山峯在陽光照射下的樣子,彷彿被燒焦一般。
  • 翠欲沉:翠綠的顏色似乎要沉下去,形容山峯在陽光下的色彩變化。
  • 欹崖:傾斜的山崖。(「欹」讀音:「qī」)
  • 幽未測:幽深而難以測量。
  • 杖拖絕巘:柺杖拖在極高的山峯上。(「巘」讀音:「yǎn」)
  • 杳難尋:遙遠而難以尋找。
  • 分僧榻:分享僧人的牀鋪。
  • 遊仙:遊於仙境。
  • 碧岑:碧綠的山峯。

翻譯

煙霧繚繞的連綿山巒不知有多深,隱隱傳來的下棋聲從美麗的樹林中飄落。 沐浴在雲霧中的石頭濺起的水流偏顯寒冷,被陽光照射的山峯彷彿被燒焦,翠綠的顏色似乎要沉下去。 腳步在傾斜的山崖前因擔心其幽深難測而有些膽怯,柺杖拖在極高的山峯上,遙遠得難以尋找。 夜晚在野外住宿,分享僧人的牀鋪,夢中進入仙境,倚靠着碧綠的山峯。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遊覽爛柯山和宿於蓮聖庵的情景。詩中通過對山巒、棋聲、雲霧、流水、山峯等自然景觀的描寫,營造出一種神祕、幽靜的氛圍。

首聯「煙際層巒知幾深,棋聲隱隱落瑤林」,以煙霧中的山巒和隱隱傳來的棋聲開篇,給人一種仙境般的感覺,引起讀者的好奇心。

頷聯「浴雲石濺流偏冷,蒸日峯焦翠欲沉」,對山中的石頭、流水、山峯在不同環境下的表現進行了細膩的刻畫,展現出大自然的奇妙變化。

頸聯「步怯欹崖幽未測,杖拖絕巘杳難尋」,則表現了山路的艱險和詩人在探索過程中的小心翼翼。

尾聯「夜從野宿分僧榻,夢入遊仙倚碧岑」,描述了詩人夜晚宿於僧榻,夢中進入仙境的情景,給全詩增添了一份虛幻的色彩。

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將自然景觀與詩人的情感、想象相結合,展現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仙境的嚮往。

戴柱

戴柱,字安仲。南海人。明思宗崇禎間人。著有《閒遊詩草》。事見溫汝能《粵東詩海》卷五五。 ► 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