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坐月

壇樹鬱蒼蒼,壇前月似霜。 隨風聞颯沓,坐石弄輝光。 明鏡觀心淨,青蓮聽漏長。 欲知煩暑盡,茲地本清涼。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菩提樹:佛教中象徵智慧的樹,傳說中釋迦牟尼在此樹下悟道。
  • 壇樹:指種植在壇前的樹木,這裏特指菩提樹。
  • 鬱蒼蒼:形容樹木茂盛,蒼翠欲滴。
  • 颯沓:形容風聲,這裏指風吹過菩提樹的聲音。
  • 輝光:光輝,這裏指月光。
  • 明鏡:比喻心境清明,無雜念。
  • 青蓮:佛教中象徵清淨的花,常用來比喻清淨的心境。
  • 聽漏長:指聽着時間的流逝,感覺時間過得很慢。
  • 茲地:此地,這裏指菩提樹下。

翻譯

菩提樹下,壇前的樹木鬱鬱蔥蔥,蒼翠欲滴,壇前的月光如同霜一般潔白。隨着風聲,我聽到了風吹過菩提樹的颯颯聲響,坐在石頭上,我玩弄着月光的光輝。我的心境如同明鏡一般清明,沒有雜念,我彷彿坐在青蓮之上,靜靜地聽着時間的流逝,感覺時間過得很慢。想要知道炎熱的夏天何時結束,這裏就是一片清涼之地。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在菩提樹下靜坐的清涼與寧靜。通過「壇樹鬱蒼蒼」和「壇前月似霜」的描繪,營造出一種幽靜而神聖的氛圍。詩中「隨風聞颯沓,坐石弄輝光」表達了詩人對自然之美的感悟和內心的寧靜。最後兩句「欲知煩暑盡,茲地本清涼」則巧妙地將菩提樹下的清涼與外界的煩暑對比,表達了詩人對清淨之地的嚮往和對世俗煩擾的超脫。

樑民相

樑民相,原名文,字井卿。南海人。明神宗萬曆二十年(一五九二)進士。官零陵知縣。改廣平郡博。卒於官。清溫汝能《粵東詩海》卷四一有傳。 ► 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