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鄭邴文

· 張羽
兩鬢星星小幅巾,蒼松氣節鶴精神。 居常倒屣迎佳客,貧不將詩謁貴人。 踏雪抱琴梅嶼曉,典衣沽酒柳橋春。 若非道眼高明者,誰肯甘心寂寞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兩鬢星星:指頭髮兩邊鬢角已經斑白。
  • 小幅巾:指簡樸的頭巾,形容生活簡樸。
  • 蒼松氣節:比喻堅貞不屈的品格。
  • 鶴精神:比喻高潔、長壽的精神狀態。
  • 倒屣:古代的一種禮節,表示熱情迎接客人。
  • :拜訪。
  • 梅嶼:梅花盛開的小島。
  • 典衣沽酒:典當衣物換取酒錢,形容生活清貧但樂觀。
  • 道眼:指有遠見卓識的眼光。
  • 寂寞濱:指偏遠、冷清的地方。

翻譯

頭髮兩邊已經斑白,戴着簡樸的頭巾,他的品格堅貞如蒼松,精神高潔如仙鶴。 他總是熱情地迎接客人,即使貧窮也不以詩文去拜訪權貴。 在雪中抱着琴,清晨在梅花盛開的小島上,典當衣物換取酒錢,在柳橋下享受春天的美好。 如果不是有遠見卓識的人,誰願意甘心留在偏遠冷清的地方呢?

賞析

這首作品讚美了鄭邴文的高尚品格和清高生活態度。詩中通過「兩鬢星星小幅巾」、「蒼松氣節鶴精神」等形象描繪,展現了鄭邴文的簡樸與堅貞。後句「居常倒屣迎佳客,貧不將詩謁貴人」進一步體現了他的熱情好客和不媚權貴的氣節。最後兩句則表達了對鄭邴文選擇在偏遠之地生活的理解與讚賞,認爲這是有遠見卓識者的選擇。

張羽

張羽

張羽,元末明初文人。字來儀,更字附鳳,號靜居,潯陽(今江西九江)人,後移居吳興(今浙江湖州),與高啓、楊基、徐賁稱爲“吳中四傑”,又與高啓、王行、徐賁等十人,人稱“北郭十才子”,亦爲明初十才子之一。官至太常丞,山水宗法米氏父子,詩作筆力雄放俊逸,著有《靜居集》。 ► 7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