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外臺:古代指中央政府以外的官署。
- 東曹:古代官署名,負責官員的選拔。
- 攬轡:拉住馬繮繩,指騎馬。
- 蠻府: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地區的稱呼。
- 鑿關:開鑿關隘。
- 萬壘:形容關隘堅固,防禦嚴密。
- 橫海:指在海上橫行,這裏指海上軍事行動。
- 鐵冠:指官員的帽子,這裏代指官員。
- 清霜肅:形容官員執法嚴明,如秋霜般嚴厲。
- 銅柱:古代邊境的標誌,這裏指邊疆。
- 平越:平定越地,指平定南方少數民族地區。
- 漁樵:指普通百姓。
- 息弓刀:放下武器,指停止戰爭。
翻譯
一位外臺的使者從東曹出發,騎馬穿越山嶺,不覺得勞累。他來到蠻府,開鑿關隘,面對堅固的防禦。漢兵在海上發起千艘戰船的行動。官員們執法嚴明,如秋霜般嚴厲,邊疆的風雲在白日下顯得格外高遠。平定越地的威名從此盛傳,普通百姓已經放下了武器,停止了戰爭。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官員出使邊疆的場景,通過「攬轡」、「蠻府鑿關」、「漢兵橫海」等動作,展現了官員的威嚴和邊疆的緊張局勢。詩中「鐵冠道路清霜肅,銅柱風雲白日高」一句,以秋霜和白日爲喻,形象地表達了官員執法的嚴明和邊疆的遼闊。最後「平越威名從此盛,漁樵今已息弓刀」則表達了和平的到來,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的美好願景。整體上,詩歌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官員的威嚴和邊疆的和平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