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奉酬少司寇劉公介夫見懷
十載秦關別,思君夢往來。
聶都尋水到,庾嶺見梅開。
政謝韋賢日,詞推沈約才。
遊樑情已倦,歸洛興偏催。
歲暮停雲望,春深候雁回。
折麻何處寄,愁上越王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聶都:地名,具體位置不詳,可能是作者遊歷過的地方。
- 庾嶺:地名,位於今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以梅花聞名。
- 韋賢:西漢時期的著名學者,此處指代學問高深。
- 沈約:南朝梁時期的文學家,以文才著稱。
- 折麻:古代習俗,折斷麻桿以示離別之情。
- 越王臺:地名,位於今廣東省廣州市,相傳爲越王勾踐所建。
翻譯
十年來在秦關分別後,思念之情讓我夢中往返。 我尋水到了聶都,又在庾嶺見到了梅花的盛開。 政事之餘,我自愧不如韋賢的學問,文詞上則推崇沈約的才華。 遊歷梁地已感疲倦,歸心似箭,特別想回到洛陽。 歲末望着停雲,春天深了,候鳥歸來。 折斷麻桿,不知何處寄去,愁緒涌上越王臺。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遠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和對歸鄉的渴望。詩中通過「聶都尋水」和「庾嶺見梅」等具體場景,展現了作者遊歷的足跡和對自然美景的感慨。同時,通過「政謝韋賢日,詞推沈約才」這樣的自謙之詞,體現了作者對學問和文才的自我評價。結尾的「折麻何處寄,愁上越王臺」則深化了詩中的離愁別緒,使整首詩情感豐富,意境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