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李於鱗四首

梁園歸去老菟裘,聞道先生不下樓。 太白星沉滄海夜,岱宗雲散大荒秋。 歌風東國泱泱後,作賦西京楚楚流。 千古巫陽招莫返,青山何處掛吳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菟裘(tú qiú):古代指隱居的地方。
  • 太白星:即金星,古代常用來比喻傑出的人物。
  • 岱宗:泰山的別稱,古代常用來象征高遠或重要的事物。
  • 大荒:指邊遠荒涼的地方。
  • 歌風:指創作詩歌。
  • 西京:指長安,古代中國的首都之一。
  • 楚楚:形容文採斐然,才華橫溢。
  • 巫陽:古代神話中的地名,這裡指代隂間。
  • 吳鉤:古代吳地出産的一種彎刀,常用來象征武士或英雄。

繙譯

你從梁園歸來,隱居終老,聽說你已不再下樓。 太白星在深海之夜沉沒,泰山之雲在邊遠鞦日散去。 在東國歌頌風雅之後,在西京創作出文採斐然的賦文。 千古以來,巫陽之地召喚不廻,青山何処能掛上吳鉤?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對李於鱗(可能是指李白的別稱)逝世的哀悼之情。詩中通過“太白星沉”和“岱宗雲散”等意象,描繪了李白逝世後的空曠與淒涼,暗示了其文學成就的不可複制。後兩句則通過“歌風”和“作賦”來廻顧李白的文學貢獻,最後以“巫陽招莫返”和“青山何処掛吳鉤”表達了對李白逝去不可挽廻的悲痛,以及對其英雄氣概的緬懷。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對李白生平與文學成就的高度贊譽和深切懷唸。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