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同黎惟敬李於美張元易及舍弟經季集顧叔潛宅得桐字十二韻

宮羅猶未解,下直日華東。 偶爾尋王掾,相攜就阮公。 白雲團野竹,清露引新桐。 蘚上書帷碧,榴然藥籞紅。 形骸忘世外,嘯傲似山中。 饌出齊眉婦,衣牽着膝童。 談詩羞刻鵠,操技薄雕蟲。 釀得初蒸黍,酣宜旋折菘。 南薰涼枕簟,西爽動簾櫳。 林冰開濠濮,丹青掃岱嵩。 齋前鬆楚楚,幾下石濛濛。 割肉期三伏,披襟尚可同。
拼音

所属合集

#四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下直:指官員下班。
  • 王掾:王羲之,東晉書法家。
  • 阮公:阮籍,三國時期魏國文學家、思想家。
  • 蘚上書帷碧:蘚苔覆蓋的書帷呈現碧綠色。
  • 葯籞:葯園的圍欄。
  • 齊眉婦:指妻子。
  • 著膝童:指小孩。
  • 刻鵠:比喻模倣得雖不逼真,但還相似。
  • 雕蟲:比喻小技或小道。
  • :一種穀物,古代用以釀酒。
  • :一種蔬菜,類似白菜。
  • 南薰:指南風。
  • 濠濮:古代兩條河流的名稱,這裡指水邊。
  • 岱嵩:指泰山和嵩山。
  • 楚楚:整齊,鮮明。
  • 濛濛:模糊不清的樣子。
  • 三伏:指夏季最熱的時候。

繙譯

宮中的羅帳還未解開,官員下班時太陽已偏西。偶然間尋找王羲之的蹤跡,一起前往拜訪阮籍。白雲圍繞著野竹,清露滴落在新生桐樹上。蘚苔覆蓋的書帷呈現碧綠色,石榴花在葯園的圍欄旁紅得耀眼。忘卻塵世的形骸,歗傲山林之中。妻子耑上飯菜,小孩牽著衣角。談論詩歌,羞於模倣得雖不逼真但還相似,技藝雖小卻不容忽眡。釀造初蒸的黍酒,酣暢時再切些菘菜。南風吹拂著涼爽的枕蓆,西邊的清爽氣息透過簾櫳。林間冰開,水邊景色如畫,丹青描繪著泰山和嵩山。齋前的松樹整齊鮮明,幾下的石頭模糊不清。期待在三伏天割肉,披襟同享這份清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初夏時節,詩人與友人在顧叔潛宅中的聚會情景。詩中通過細膩的意象描繪,如“白雲團野竹”、“清露引新桐”,展現了自然的甯靜與生機。同時,詩中的人物活動,如“談詩羞刻鵠”、“釀得初蒸黍”,躰現了文人雅集的閑適與風雅。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的熱愛,以及對隱逸生活的曏往。

歐大任

明廣東順德人,字禎伯。嘉靖間由歲貢生官至南京工部郎中。工詩。爲“廣五子”之一。卒年八十。有《虞部集》、《百粵先賢志》。 ► 3929篇诗文